• 联系电话:0757-22808605
  • 当前位置 >  顺德美食数据库  >   美食要闻
    佛山文脉|顺德母女共创“甜蜜事业”,用甜品陪伴食客每时每刻
    发布时间:2024-12-13    信息来源: 羊城派
    在“世界美食之都”顺德,最不缺的就是美味。从考验厨师刀工的顺德鱼生,到讲究原材料的白切鸡,再到各式偏门食材的美食,以及精致的点心,只要想吃就没有找不到的。当下广受年轻人喜爱的烘焙店分布在顺德的大街小巷、社区村落,法式甜品、网红欧包、日式面包等应有尽有。

    “我见证着整个顺德的甜品店从寥寥无几到爆炸增长,再到现在每家店铺都风格各异、品种多样。”在顺德容桂,一家名为冼拿西饼的连锁面包店,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承包”本地人的饱肚工作。冼拿西饼总经理邓洁敏也从“小白”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品牌负责人,江湖人称“敏姐”。与此同时,她的女儿苏珏岚也继承了这份“甜蜜事业”,成为“烘二代”,并成立自己的品牌伴亩山甜。

                                                         

    为何选择从事烘焙行业?母女如何传承美食事业,继承温暖初心?近日,羊城晚报记者与她们进行了对话。

    诞生:记忆中的菠萝包红遍大街小巷
    在广东人的童年回忆里,一种香味总是萦绕在心头,那是一种温热甜蜜的香气。在通往学校的路上,总有一家面积不大,玻璃窗铁货架上搭满了金灿灿、黄澄澄的面包的小店,不需要走到跟前,在几米开外便能闻到新鲜出炉的浓香。
    金黄色的菠萝包、柔软的纸杯蛋糕、甜丝丝的老婆饼……让多少孩子驻足玻璃橱窗前,久久不愿离开,决心要把整家店铺的品类都尝一遍。
    20世纪90年代,顺德经济开始腾飞,精致美味的面包店开始出现。1994年,敏姐的丈夫手上有两个店铺空置,她便尝试“下海经商”,思考着应该做什么生意好。“那个时候面包店很少,整个容桂也就一两间,于是我想试试做西点、面包。”

    当时,烘焙行业刚兴起,能做的品种不多,有以好吃饱肚为主的菠萝包、餐包,以及老婆饼等传统点心。凭借新颖、用料扎实的特点,冼拿西饼一下子就火了起来,巅峰时期全容桂共有11家门店,敏姐更是给出一串数字:“一家店,一天的面粉可以用掉13包,一包面粉50斤,一般一个面包用量也就60克。”

                                                        


    但创业哪有一帆风顺的,特别是跨界之人。敏姐告诉记者,她最开始是财务出身,对烘焙了解不多,因而一边创业一边踩坑。为了做好这份事业,敏姐边学习管理,边跟着店铺请来的师傅学习烘焙,同时还积极地和同行交流。
    千禧年后,顺德的面包店多了起来,整个烘焙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为了捕捉市场趋势,敏姐到各地拜师学艺,了解当时最新、最流行的用料、技法,不断扩充店铺内的品类。
    2005年,敏姐的烘焙事业进入另一阶段——成立食品公司,建起自家食品工厂,从最开始的零散逐步迈向企业化、工厂化。“因为当时分店多,为了能统一门店的品控和成本,我们采取中央厨房式供货。”她回忆起当时的情形,“拿下QS生产许可证我们都非常开心,因为要获得这个许可证要求比较高,没那么容易。”
    发展:“烘二代”的抉择和继承
    对90后的苏珏岚来说,她的童年是香气四溢的,冼拿西饼和她是一起长大的。“小的时候,我们姐妹俩总会到店里帮忙,因为去打工一天,我们就有份额可以挑面包甜品来吃,想吃什么都可以。”

    帮忙招呼到店里买东西的叔叔阿姨、到柜台边装袋面包、整理放乱的点心、添补新鲜出炉的糕点……暑假期间的店铺里,处处都是两姐妹努力的小身影。

                                                              


    “你知道的,新鲜出炉的蛋挞那种诱人的香味和色彩,哪个小孩能抵挡。”苏珏岚说她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面包糕点出炉的那一刻,幸福感蔓延。因为家里是开面包店的,苏珏岚常常被身边的同学羡慕。
    即便妈妈的工作令人称羡,即便这是一条众人眼中的康庄大道,苏珏岚依然没有选择烘焙专业,而是遵从内心在大学读室内设计专业,并在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爸爸妈妈希望我接手他们的事业,但同时他们也会尊重我的喜好和选择。”她概括道,“妈妈对我是学业、品行要求严格,但精神上放养。”
    但父母一天天地老去,公司的继承问题并不会消失。“到底要不要回来做烘焙?”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苏珏岚心头。敏姐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和女儿说:“不妨先去了解这个行业,去看一看这个行业究竟是怎么样的,再回看自己是否真的对烘焙提不起一点兴趣。”苏珏岚接受了这个观点,并尝试了解妈妈深爱的行业。
    2015年前后,苏珏岚到上海、杭州等地参加行业展会、交流会,到全亚洲烘焙技术数一数二的学校学习。在不断地积累、碰撞、寻找中,她发现了烘焙的乐趣,也找到了让自己持续深耕的动力点。最终,她选择回到家里。
    “我把女儿叫回来,也是希望能让老品牌注入新鲜血液,让年轻人发挥她们的聪明才智。”敏姐说。
    在进入公司后,苏珏岚尝试加入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和品类。但很快发现,这条路行不通。
    她发现,冼拿西饼的顾客群是固定的,喜好是明确的,强硬年轻化反而会“好心办坏事”。“顾客不关心所谓的潮流,只会觉得我想要的东西没有了,那我走吧,换一家。”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变化,某些客群也消失了。“比如有些店开在工厂附近,客群就是那些工人,但工厂撤走了,客群也没了,再多的年轻化探索也是空中楼阁。”
    为此,苏珏岚开始了她的创业之路,给公司设立一个全新的、更适配年轻人的品牌。
    创新:两条腿走路!传统与新潮,换一种方式相处
    2020年,在别人还在踌躇时,苏珏岚和妹妹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创立伴亩山甜。“现在想来会觉得自己是不是太冲动了,一路以来做得很艰辛。”但敏姐对她说:“妈妈支持你,在合理范围内勇敢试错。”

    在调研整个烘焙市场以及观察同龄人的喜好后,苏珏岚决定做定制化蛋糕和甜品台。“现在的年轻人对蛋糕甜品和生活是有追求的,希望有品质、差异化、个性化。”

                                                                  


    到现在,她依然清晰记得第一单成交的婚礼甜品台。“没错,是我闺蜜的婚礼。”苏珏岚哈哈大笑,开玩笑说“杀熟”。这次用心定制的甜品台被其他亲朋好友记住,口口相传间,伴亩山甜有了新客源。这次婚礼的婚庆公司也成为了她的合作伙伴,为之后的婚礼甜品台合作奠定了基础。

    新品牌如何出圈、如何让别人记住,是每一位创业者绕不开的难题。不久前,11月的容桂咖啡面包节,伴亩山甜迎来了小范围出圈。苏珏岚大胆地将摊位封起来,做成一个小房子,食客只能通过小小的窗户取甜品。因为漂亮的外观、具有仪式感的环节,成功让充满好奇心的年轻人驻足。

                                                                


    她表示,从2023年起她便开始参与珠三角的面包节,希望通过走出去让更多人知道。但起初常规卖面包很难脱颖而出。为此,团队所有人紧急头脑风暴,想出一个好玩的点子。
    “实际上这个玩法是有风险的,因为封起来的话,顾客不知道你在卖什么东西。我会不会得不偿失,起到反作用?”在面包节开始前一个月,她每天都在苦恼纠结。
    敏姐作为过来人,见过无数纠结时刻。“我经常跟她说,支持她在合理范围内试错。虽然我看不懂年轻人的玩法,但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不合适?”
    “我妈在前二十几年里已经踩过无数个坑了,我现在碰到的与之相比不算什么。”在前辈的带路下,苏珏岚避开了一个个坑,正大胆地往前走。“有了这次经验,之后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会更有信心地去试错、去挑战。”
    未来:产品在变,见证食客重要时刻的初心不变
    实际上,敏姐除了传授经验,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做人做事初心很重要。”作为容桂本土成长起来的烘焙品牌,离不开这片土地的每一位街坊。“一些老顾客时不时见面会打招呼,聊聊天,大家都很有感情。”

    为此,2016年,敏姐与冼拿西饼开始赞助容桂新年长跑。“我初中的时候参加过第一届科龙杯,一直都有参加,直到后来身体适应不了就没去了。”当时,容桂首次从普通长跑升级为半程马拉松,规模升级。作为本地人,敏姐毫不犹豫就同意了,并且一支持就是十年。“我真心觉得很荣幸,一个小小镇街办成吸引全国各地的大赛,很自豪。”

                                                                   


    “其实,无论是冼拿西饼还是伴亩山甜,无论是传统西点还是新式甜品,作为一种美食,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见证着日升月落,陪伴容桂人每一个重要时刻,这种初衷,我希望继承下去。”苏珏岚说,或许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玩法,但这份“甜蜜事业”不变的温暖她想永久保存下去。
    文 | 记者 杨苑莹图 | 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