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3-03-29 16:47 访问量:3188 信息来源:
责任者:(美)许倬云著
索书号:I712.6/705
当今,正处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很容易被外界的喧嚣裹挟,感觉做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最后活成了自己不想要的模样。
有时,感觉世界太快,快得我们倾尽全力也跟不上它的节奏。
心累,成了很多人的常态。
《往里走,安顿自己》这本书认为,我们总感觉自己活得很累,累就累在无法安顿自己的心。
本书的作者史学大家许倬云,是美国匹兹堡大学荣休讲座教授,2020年荣获第四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终身成就奖。代表作有《西周史》、《汉代农业》、《中国文化的精神》等。
走过了生命的一段旅程,我们常常会问自己,到底为什么活着?
作者感叹,“我也曾感觉活着没有意义,如果不往里走,我不可能活到今天。”
往里走,就是往自己的内心探索。
人,活于天地宇宙间,被层层复杂的关系紧紧包裹,以至于我们只看得到我们最外面的一层。事实上,这一层只是我们的面具和虚幻。
卸下层层防备和伪装,我们才能看清自己。
作者认为,我们真正的自己是不存在的,是虚空的,我们之所以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困扰,是因为我们常常以为外界比自己更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的心里、眼里只有工作、家庭、家人、朋友,唯独没有我自己的位置。
事实上,我们已经本末倒置了。
作者认为,往里走,我们生命的内容才会更丰富,我们会看到自己原来有一颗包容心、慈悲心,我们也会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原谅别人,拥有更多的超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学习、反思、回收、内化、体会、领悟,我们内心的虚空将能够容纳天地万物。
这时的我们,才会活得更加通透智慧。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经过了九九十一难,最终也没能取回真经,因为经书上没有字。
事实上,真经就是师徒四人的取经过程中的所感所悟,悟空,悟出了自己原来是虚空,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经。
如果师徒四人最终拿到了写有文字的经书,但没有悟出空性,那就枉费了一路劳苦,那才是真正的没有取到真经。
生活中,我们常常以为功名利禄才是我们最在意的东西,但是,事实上,这些东西很容易失去。
唯有内心的从容淡定,才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充实与丰盈。
俗话说,明天和死亡不知道哪一个先到,世事有时反复无常,我们都想要找到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
作者认为,人活着,就是要有尊严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为自己的信念而活,不必计较得失,也没有必要悲喜无常,内心的丰富比物质的富有更难得。
拥有富贵当然好,但是作者却能从生活中的一箪食、一瓢饮中体会人间最大的快乐。
抗日战争时期,作者曾经在农村住过,当他看到有对农民夫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田间地头喝一壶茶、一杯酒,拉几句家常时,他发现物质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理想就是尽我的能力,做我可以做的事情。
这就是作者的生活哲学,他不随波逐流,不盲目崇拜,他只想做一个专心研究学术的人。
而正是这种简单的想法,让作者不受外界的打扰,保持着内心的安定与从容。
作者爱自己的太太,爱自己的每个家人,虽然他天生残疾,8岁以前不能走路,8岁以后坐在竹凳上,生病了几十年,但是心中的爱,让他一直坚持走到今天。
作者说,这一切都得益于“往里走,安顿自己”这句话。
活在喧嚣中的我们,也可以这样,往内探索自己,自己才是最美丽的风景。
世界越喧嚣,内心越要安定,因为我们想要活得智慧通透,想要看到人生最美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