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4-01-04 14:13 访问量:2210 信息来源:
责任者:郑小悠著
索书号:I247.53/2068
花了二十天,看完了小悠老师新小说,写个读后感吧。
一直知道这本书,也一直期待这本书,因为小悠老师写的东西,我能看懂的,不多。博士论文那本,我就没看懂。
看完了之后,发现了小悠的另一面,一个很好的历史小说作者。之前看过她写的公文,公众号文章,历史科普书,论文,觉得这是个神人,什么都会写,什么都写得好,但是这些都是非虚构作品。绝大多数学者,我看过的,写的非虚构作品都多少有点别扭,是谁我不说。看了小悠老师的小说,就觉得,也许历史小说这个领域比国图更需要她。
真的很好。
你多久没见过美好古雅的汉语了。
小悠老师的汉语词汇量一直让我非常羡慕,她的词汇量比绝大多数人大,能想到,能会用,而且用得绝对是对的。在她的小说里有很多我们只在语文考试里见到的词。小悠把这些词汇都拿出来用了。比如这个“克绍箕裘”。书里写到“若能在继武祖业、克绍箕裘上多下功夫,譬如将噶尔部一举荡平,则必能堂皇正大见祖宗、皇考于地下,余者小节耳,又何必多说。”
我专门查了下,这个词的意思是继承先辈事业。刚好符合那个语境,老皇上死了,新皇上继位时候思考人生。
这个语境下,把这个来自《礼记》的成语捞出来用用,多么合适啊。
她写的东西不管是小说还是科普,都很适合给中学生当阅读材料,词汇丰富,语法正确,句式整齐,用来考词汇,考逻辑都很合适。
另一个很有美感的事情是,小悠老师自己也在直播中说到过,她追求文字的韵律,段落的工整,每个章节字数相对统一。所以我们能在她的小说里看到大量工整对称的四字结构,比如这段“甘州古属雍凉,其地处河西腹内,南枕祁连,北依黑水,城虽不大,却是个人文荟萃、风光宜人的所在。且不说汉墓辽佛,前明的烽燧,只凭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袅袅,古刹幽幽,放在承平时节,说是个塞上江南,也不算过誉。”
我不会说别的,就是很美对不对。读起来朗朗上口,想出来也是一幅美丽的图景。
除了自己写,她还会化用一些诗词,让古人帮她,一起写古意。
比如小说结尾用了辛弃疾的《青玉案 元夕》。
“等到除夕之夜,交子十分,则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宝炬争辉,玉珂兢响,帝京辇下,夜作鱼龙之舞。次日平明,则又见肩舆簇簇,车马辚辚,正是百官趋朝,同贺新禧景象。”
这是小说的最后两句。写了热热闹闹的过年,但是这章叫“饮鸩”,大将军死了,年妃也死了,两场死亡之后,这个过年写得越热闹,让人觉得越是伤感,这是一种血色的美,又惨又美。
皇上是个什么性格的人?
小说是一种文学,文学里面有人物,人物要有性格。
一些写古代的文学作品或者文化产品很容易让皇上面目模糊,皇上就是皇上,皇上不是人。
戏说乾隆里面,皇上有性格吗?甄嬛传里面皇上就是个工具人,他没性格。甚至我觉得雍正王朝里面皇上也没有性格,皇上就是个可怜的工作狂。
但是在小悠老师这本小说里,皇上有性格。皇上是个自信自负聪明爱较劲又缺爱的话痨。
说高兴了就停不下来,还“意犹未尽”接着说他妈不爱听的给他妈气背过气去。
死较劲爱掰扯,写了本《大义觉迷录》亲自下场跟反贼讲道理。你说谁们家皇上跟反贼1V1。
在无限的皇权加持下像摆弄棋子一样摆弄他的臣子,他享受看臣子们战战兢兢。我看他收拾大臣的时候,像一个心里有答案还非要为难男朋友的女神。
有事没事给廉亲王找事,廉亲王日常体会“动辄得咎”,“动不动都得咎”。我觉得这事已经跟政治没太大关系了,纯属皇上性格的局限性。
他不接受臣子们不爱他,他不接受臣子们对他“变心”。他要他们对待他的每一天都想他们交往的第一天那样。舅舅变了,他收拾舅舅;大将军变了,他收拾大将军。怡亲王没变,敦肃没变,所以他爱他们,他怀念他们。
在小悠老师的小说里,皇上不是个符号,通过一件一件事,把皇上写成了一个具体的人,有优点,有缺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一点“人气”的皇上。大将军的嚣张跋扈,怡亲王敦肃的忠心耿耿谨小慎微,张廷玉的靠谱手快话少工具人,蔡珽的一朝扬眉吐气往日加倍奉还,所有的人物的性格都是通过故事给我们展现出来,作为一个文学作品,这很棒,甚至很难得。
什么是爱情?
这段是我夹的私货。我一直觉得一个作者对爱情的刻画,反映的就是ta对爱情的想象。
我觉得,我就瞎觉得,这么一本严肃的历史小说里面有作者对爱情的看法。小说里最温情的一段,就是皇上跟年妃用古诗玩梗那段了。是不是在作者看来,心意相通能一起玩梗是爱情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小悠老师太雅了,两口子的情趣是借书,娘娘问皇上要了一本王维的诗集。这是古籍从业者对自己行业的致敬吧。
题壁有诗皆抱恨,入祠无客不伤情。
小说是一种文学,文学绝大多数时候都应该在讲故事。有一些小说作者,尤其是一些需要历史背景知识的作者,会陷入这样一个误区。掌握了很多资料,但是不知道怎么用,结果小说写成了说明文。故事么简单写,背景么,一大篇。是谁我不说,反正有葛亮。
小悠老师完全不会这样。她用了十几年时间研究学习史料,写了无数论文科普,但是在写小说的时候,却能很自觉地避免了在小说里堆砌资料,通过对事件,场景,对话的生动描写,写出一个好看的故事。要知道,写对话是很难的。对话要和逻辑,要符合各自的身份,要能推动故事的发展。很多作家是从来不写对话的,是谁我不说。
小说是一种文学,文学是个有关共情的艺术。好的文学是能触动你的情绪的。小悠老师很会写一些感人的场景,让读者跟着人物一起甜,一起苦。我个人觉得,伤感为难的场景写得更好。
岳钟琪来到西北接管年羹尧的印信的那一段,年羹尧强弩之末,自知千刀万剐无下场,让岳钟琪看在往日情分上尽量照应自己的儿子。软话说尽只换来岳钟琪一句“老师待我之情,学生没齿不忘。可是君恩友义轻重自分,学生万万不敢隐讳存私。老师的事总在圣恩,照应二字,学生不敢如命!”
这话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那些并肩作战一起出生入死,两代人的互相帮助提携,那些情谊,这一刻就全没了。你说他俩谁对谁错,都对,但是,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皇上不让,很难不悲伤啊。
小说结尾具象化地详细描写了年羹尧之死,写得详细且触目惊心。但是最让我觉得伤感的是,年妃病笃,皇上让张廷玉写册封皇贵妃的旨意,当时,大将军在牢里,皇上准备处死他,年妃病重快死了。一方面皇上娘娘伉俪情深,一方面皇上觉得大将军十恶不赦。作者写了这么一段话:“是说夫妻族属相殴相杀,夫妻之间即称义绝。”皇帝虽同张廷玉说话,却似自言自语,娓娓笑道,“明儿要杀年羹尧,放在寻常人家,贵妃递上状子,县老爷就可以断离了。”
这段一定是作者的创作,哀莫大于心死,哭也没有用了,平静地笑道,甚至还抖了个包袱。只是,在场的人都知道,县老爷当然管不到,阎王老爷给断离了。
看完了这段,我就想起了剑阁闻铃。“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犹存妃子陵,题壁有诗皆抱恨,入祠无客不伤情”。
或许,小悠老师可以尝试在历史小说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作者:丹阳 转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