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4-06-25 09:25 访问量:1180 信息来源: 大众健康 2024年6期
听说过“自然缺失症”这个词吗?它最早在2005年由美国学者理查德·洛夫提出,主要指儿童与自然环境隔阂、背离的状态。即便没有产生疾病,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内卷”的大环境下,孩子们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学习,普遍缺少去户外运动的时间和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
最近,有关“20分钟公园效应”的讨论火了。“20分钟公园效应”是指人们每天花费至少20分钟的时间在公园或其他自然环境中度过,就可以显著改善心情、减轻压力,有助于提升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一效应来源于《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人们即使在公园里不做任何剧烈运动,只是简单地散步、坐着或者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就能够暂时远离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从而降低应激水平,提高幸福感。
大自然是孩子们天然的乐园,在自然环境中做各种户外运动,对孩子们好处多多。那么,大自然可以给孩子带来哪些美好的馈赠呢?
阳光与视觉
和煦阳光的照射比各类电子屏幕光的照射要健康很多。阳光中的光线可以刺激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促进视觉系统的发育和成熟。许多研究证明,相较于低光照频率的室内荧光灯,在高光照频率的室外阳光暴露下,儿童的近视风险会明显降低。由此可见,回归自然、接受阳光照射对儿童近视防控至关重要。
运动与骨密度
在自然环境下,阳光中的紫外线B(UVB)可以刺激皮肤合成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够促进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进而刺激和促进骨代谢,提高儿童的骨密度。
除了光照,各种户外运动也能进一步提高儿童的骨质健康水平,尤其是需要反复跳跃、具有瞬时冲击性的运动。此类运动能够使骨骼承受更多的应力刺激,促进骨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进而提高儿童的骨密度,促进骨质进一步增强。比如,飞盘、跳绳等,都是不错的户外运动项目。
户外运动与心理
大自然的绿色风光,能给人们提供一个没有日常压力源的自由空间。同样是运动,室内运动和户外运动对心理健康的干预效果是不一样的。
户外运动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更为有益,可以对孩子形成开朗豁达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推荐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在户外运动时,进行一些团队合作类的体育项目,增加运动时与同伴的互动。
运动与肥胖
户外运动对于肥胖预防或治疗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增加能量代谢消耗上,更体现为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育的需要。适度运动不仅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维持良好的运动能力,还能促进形体美观和自信心提升。
如果孩子超重或者肥胖,想要通过户外运动来减重,就可以选择远足、慢跑、骑车、爬山等形式的运动。这些运动属于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运动,减重效果更好。此外,高强度间歇性运动也是很好的选择。
感觉与平衡
本体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在不同状态(运动或静止)时产生的感觉。本体感觉对人非常重要,可以提升注意力和记忆力、促进合作、促进自我管理等。城市中多是平坦的柏油路或者塑胶跑道,而自然环境中的道路崎岖不平。不同支撑面的刺激会带来本体感觉的不同发育,进而影响儿童平衡性与协调性的发展。
在不同地形上进行运动,如坚硬地面、软土地面、不平坦地面等,会触发不同的本体感觉反应,从而挑战人的平衡和姿态控制能力。在不同坡度的地面上进行运动,身体重心必须不断变化以保持平衡,这会影响到人体的平衡感知和姿态控制能力。家长可以陪孩子进行团队拓展型的越野定向,如“亲子定向”“记分定向”等运动形式。
自然环境与各种菌群
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进行运动,就会接触到自然环境中的土壤、树木等,也难免会暴露在各种各样的病菌之中,这并不完全是坏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益生菌是在摄入适当量时会对机体健康产生益处的一类活体微生物,而土壤中就存在多种益生菌。益生菌不仅是构成肠道局部免疫的重要环节,还可对其他系统发挥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益生菌的某些结构成分如肽聚糖,经呼吸道或者消化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可以直接作为抗原刺激人体的固有免疫系统,提高人体免疫力。
我国森林公园的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2年,全国已有906处国家森林公园。只要是在大自然中开展的运动,都可以算作是户外运动。谁不希望孩子拥有快乐童年呢?谁的快乐童年少得了户外运动呢?为了孩子更快乐,快带孩子到大自然中撒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