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4-09-28 11:49 访问量:741 信息来源: 保健与生活 2024年16期
如今,瓶装饮用水绝大多数使用塑料作为包装材料,看起来既清洁又安全。然而,最近的研究显示,瓶装水的包装材料会不断向水中释放微小的塑料颗粒。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粒径范围从几微米到几毫米不等,尺寸小于0.001毫米的塑料颗粒称为纳米塑料。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统称为微纳塑料。
《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每升瓶装水中平均含有约24万个微纳塑料颗粒,其中约90%是纳米级。这项研究使得很多习惯喝瓶装水的人很担心。
不只瓶装水含微纳塑料
曾经人们相信,微塑料不会被人体吸收,只是体内的“过客”,自然排出就没事了。然而,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专家开展的研究显示,普通的一次性消费塑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释放更多的微纳塑料。例如,含有塑料涂层的一次性饮料杯,使用过程中所释放的微纳塑料是普通矿泉水瓶的7倍。研究发现,使用一次性热饮杯喝300毫升饮料,可以使体内每7个细胞中,就有1个摄入微纳塑料。
婴儿也是塑料污染的受害者。聚丙烯(PP)婴儿奶瓶释放的微纳塑料高达每升1620万个。研究者还发现,冲奶粉使用的水温会极大地影响微纳塑料的释放数量。当水温从25℃上升到95℃时,PP奶瓶释放的微纳塑料颗粒数量从每升60万个增加到每升5500万个。也就是说,用塑料奶瓶冲奶粉,水温越高,奶瓶释放的微纳塑料颗粒就会越多。
我国2023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微纳塑料给儿童带来的健康风险远高于成人。
对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
2020年发表的一项基础研究显示,微纳塑料是潜在的免疫刺激剂。2021年的一项研究也显示,微纳塑料可产生细胞毒性,累及全身各个器官。
内分泌系统毒性
纳米塑料可能会引起人体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变化,明显改变激素水平以及基因表达模式。接触纳米塑料的浓度与血清中睾酮、黄体生成素和尿促卵泡素的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反比关系,即使在测试的最低剂量下,组织和细胞也会受到损害。此外,DNA损伤以及精子形态和活力的改变也同样与纳米塑料的暴露相关。
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毒性
接触纳米塑料会影响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包括肠道微生物群改变、肠屏障通透性改变、神经毒性和行为障碍等。
心血管毒性
微塑料和纳米塑料对心脏、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均有不良影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患者颈动脉脂肪斑块中存在微塑料颗粒,这可能让心脏健康状况变差,增加心脏疾病的发生风险。研究人员对257名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者的脂肪斑块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近60%的样本中检测到了聚乙烯,而12%的样本中出现了聚氯乙烯。与斑块样本中没有微塑料的患者相比,斑块中出现微塑料的患者发生脑卒中、非致命性心脏病的风险升高了3.5倍。
煮沸能显著减少水中微纳塑料
广州医科大学李战军教授和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曾永平教授团队联合开展的一项研究证实,在加热过程中,随着温度升高(从25℃到90℃),水中纳米塑料的平均去除率也在不断升高。当水煮沸时(100℃),高达84%的微纳塑料颗粒可从水中被去除。
水温升高加速了沉淀物的形成,使得沉淀物中微纳塑料浓度逐渐增加。当水温升至100℃时,沉淀物中的微纳塑料浓度达到最高。换言之,在水煮沸的过程中,微纳塑料与水中的其他化合物发生共沉淀,最终成为水壶中的水垢。
通常情况下,全球自来水中的微纳塑料浓度低于1毫克/升,且大多数微纳塑料在水煮沸后都能有效沉淀下来。
总之,微纳塑料的污染已经到了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时刻。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尽量减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少喝塑料瓶装水,自带饮水杯,多喝温开水。这不仅可为环境减少塑料污染,还对自身健康大有好处,可谓一举两得。
家用净水器能去除水中的微纳塑料吗
目前在我国,自来水厂在混凝沉淀阶段对粒径>10微米的塑料微粒基本可实现完全去除,对粒径为1~10微米的塑料微粒去除率为28.3%~47.5%。
家用净水器可过滤掉水中的漂浮物、重金属、余氯、泥沙、铁锈、微生物等。按过滤等级,可将家用净水器分为3级:最低等级叫微滤等级,过滤精度大概在0.1微米;超滤等级即我们常说的矿泉水等级,过滤精度在0.01微米;最高等级是反渗透净水,过滤精度在0.0001微米。一般来说,微滤等级已经足以过滤水中的微塑料,可以放心饮用。但过滤过程中,可能出现滤芯堵塞的情况,因此要注意及时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