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5-01-23 14:05 访问量:383 信息来源: 父母必读 2024年11期
父母偶尔出现一两次情绪失控,再加上之后真诚地道歉以及平时“储蓄”良好的亲子关系,确实不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太多的伤害;但是如果是频频“吼”孩子,结果可能就没那么乐观了,也许会在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出现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子弹正中眉心”。
那么,如何尽量成为情绪稳定的父母呢?我觉得我们可能需要绕开容易让情绪频繁失控的三大陷阱。
第一,欺负小孩儿的心理。很多父母都很赞成“尊重儿童”的教育理念,心情好的时候,会蹲下来和孩子慢声细语地说话,但真遇到事儿,马上绷不住了,张口训斥,甚至上手就打……这哪儿还谈得上尊重,这明明就是一个凭借自己有成年人的力量欺负小孩儿的人!不信,我们试着想一想,如果面前站着的是一个和我们一样高大、稳重的成年人,我们还会毫无忌惮吗?但是,我们讲的尊重儿童,不就是说的应该把孩子当成和自己平等的生命体去看待的意思吗?并不应该因为他的体形弱小或者单纯是自己的孩子,就毫无顾忌。以后再想发火,先在脑海中将孩子的身形放大到和自己一样,或者把自己的身形缩小到和他一样,再做决定吧!
第二,和“童年的自己”置气。在我和不少心理咨询师的聊天中,他们经常会提起一些案例,说有些父母因为孩子的一个不起眼的行为或者一件很小的事就发很大的火,原因是自己的“心结”未解,并非孩子的错。比如有个妈妈因为刚上一年级的孩子不爱主动加入小伙伴一起玩,总对他发火,也很焦虑。在专家的一再引导下,她才意识到,那是因为小时候的自己内向、腼腆,总是被小伙伴排斥,这些记忆让她看见孩子稍出现这样的情形,就忍不住要去“推”他一把。没有处理好自己童年伤痕的父母,确实更容易担心自己的孩子受同样的伤,这很正常,也说明我们深爱着他。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需要调适自己的心理,要试着完全接纳“童年的自己”,不再和那个幼小的他置气,不再怨恨他的不争气、不自信,真正拥抱自我,才能在这种情绪失控的陷阱边轻松跳过。
第三,太累了。工作、生活、教育、家庭关系……无数压力的叠加,确实让我们疲惫不堪,全职妈妈(包括全职爸爸)也毫不轻松,甚至在教育孩子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在身体疲惫和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大脑会作出应激反应,其中就包括情绪失控。所以,父母先照顾好自己,学会减压,才是更明智的生活策略。当然,如果你觉得躺平或者刷手机是最好的休息方式且用之有效,我们也不反对,但我们更提倡通过运动、游戏、培养兴趣爱好等方式去调节身体与大脑的和谐相处,让情绪更加稳定、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