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更多社会力量“活”起来
文化动态   2018-08-31 17:55    5613

珠江商报
2013-11-27
 

  开栏语:
  推动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旨在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实现社会各界协同共治,共建共享幸福顺德。这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一个广泛、长效的沟通平台,从而凝聚民智、形成共识,更好地促进改革的开展。为此,本报与顺德区社会工作委员会联合推出“社改新视角”专栏,敬请广大读者关注。
  “《铁面青天》那出戏太精彩了!剧情编排精彩,演员演技精湛,场景服装都很棒!”虽然这是20日上演的剧目,但是昨日聊起这出戏时,市民梁伯还是兴奋不已,连声称赞。
  一周前,一部情与法激烈搏斗的新编大型粤剧《铁面青天》在顺德区演艺中心首映。作为顺德首个大型原创剧目,《铁面青天》的首次亮相获得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喝彩。
  据悉,《铁面青天》由顺德粤剧团创作,它的创作过程得到了来自区政府、社会基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顺德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下辖的“顺德粤剧曲艺发展扶持基金”给予了《铁面青天》100万元的创作资金支持。有了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提供的支持和搭建的平台,文化创作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专业的机构办专业的事
  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自从去年9月成为法定机构以来,按照“公益为主、商业为辅、公商互补”的运营理念,突破传统模式,盘活文化场馆,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满足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改革后,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只需做好引领统筹工作,具体事项则交给专业的机构,政府的角色已更多地转向为引导者与监督者。《铁面青天》能够成功上演就是在改革后形成的浓厚创作氛围中产生的。
  其实,不只是顺德粤剧团一家得到帮助,其他文化单位也借助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这个平台得到发展提升。德懿艺术馆副馆长付建中说,通过和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合作,发挥各自专长,正在共同推动顺德文化走出去,也把外边的优秀文化引进来。“节目的制作、创作等方面都得到了中心的支持,进步更快了。”容桂青少年曲艺团团长林少雄说。
  “中心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运作,削弱行政化色彩,强化专业能力。通过中心这个平台,扩大了社会参与,激发了社会活力。”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副总干事姜旭介绍,之前很多社会团体可能也想参与办文化事业,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平台,法定机构就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共参与举办各类活动、培训达2200多场。其中,文艺活动360多场,文艺培训1900多场,直接参与群众超百万人次,活动数量和群众参与人次都较改革前提高近30%。
  姜旭介绍,一年来在投入财政资金500余万元的同时,文化艺术发展中心还吸引社会资金700余万元投入大型公益文化活动、文艺精品创作等。“如9月底举行的中国·广东第9届国际标准舞全国公开赛,50多万元的费用中有一半得到了企业的赞助。”
  据了解,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成立后,无论是演出、培训次数,还是覆盖受惠人群数量,都较改革前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今年6月中心还接管盘活了德胜文化广场,打造顺德都市文化高潮区,半年内就举办了公益文化活动约50场,广场人气得到提升。
  对此,家住广场附近的市民向明俊也感受到了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带来的变化,并乐在其中:“德胜文化广场变化可大呢,以前去散步,黑漆漆的,很害怕;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接手后,现在灯亮了,活动多了,我常去跳舞,来广场玩的市民也越来越多了。”
  5大法定机构助力治理新模式
  事实上,除了区文化艺术发展中心,顺德还成立了区社会创新中心、区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以及区城市更新发展中心另外4家法定机构。除了区城市更新发展中心,其他几个中心都已运作一年。这些法定机构正逐步进入到积极拓展经营业务、探索实现自我造血、自我发展的新路子、新阶段。试点领域的公共服务范围逐步扩大,能力逐步提高,质量逐步优化,对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据介绍,法定机构公开透明和灵活高效的机制,有利于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参与公共服务,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公共服务产品。如区社会创新中心通过联动“政、商、研、社、金、媒”各方力量,激活社会创新资源,引导公众认识公益、参与公益,引进了社会企业“永亮善品”,社会组织“中道研究所”、“顺德区法学会”、“60书吧”,并对公益多功能厅、善立方、园区展示厅、社会书吧进行了改造。
  区社会创新中心还无偿支持进驻单位以及各界社会组织的公益和文化活动开展,上半年,共开展内部活动11场次,承接外部单位活动19场次,服务逾1500人次。上半年,共承接了52场次,超过1000人次的来访,已成为宣传顺德改革形象的一个对外窗口。
  区产业服务创新中心则积极推进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使政府财政扶持资金从无偿资助向无息使用方式过渡,扩大财政扶持资金的受益面;区人才发展中心积极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全力以赴做好顺德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协助区人社局在北京清华大学举办“凤舞燕京·智聚顺德”高端人才交流洽谈会。而区城市更新发展中心也将为顺德的“三旧改造”服务。
  继续探索政社协同共治新路子
  法定机构是顺德深化体制改革,构筑“大部制、小政府、大社会”政社协同共治新模式中的一项重大举措。
  法定机构在英、美、法、日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广泛存在,但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发展阶段、政治制度、法制框架、行政体制和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差异,故法定机构这种“舶来品”在“移植”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顺德也不例外。
  今年8月底,顺德区人大常委会组织成员对几大法定机构进行了专题调研工作。调研结果显示,目前顺德区法定机构试点工作虽然取得初步成效,公共服务渐入佳境,社会功能逐步萌芽。但是,这些法定机构都普遍存在着宣传教育力度不足、管理规定执行不到位、独立法人关系未理顺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和困难,顺德区人大常委会认为要不断创新思维,探索新路。“要不断健全法定机构的操作细则,鼓励和支持各有关方面践行法定机构的价值理念,努力为顺德社会体制改革走出一条政社协同共治的新路子。”
  区人大提出,今后要经常邀请专家学者介绍香港、新加坡法定机构的先进经验,传播公共服务机构集体决策的民主程序和议事规则等基本知识,使法定机构的价值理念转化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并指导今后的工作。
  相关部门应及时转变管理方式和理念,摒弃“一统到底”的守旧思想,由过往对大小事务直接干预、“大包干”式的等级管理方式,向“政策上引领、业务上指导、运作上监督、权力上制约”的帮扶、指导、监督的扶持方式转变。
  区人大强调,要继续学习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做法,在确保法定机构经营运作公开透明和监督到位的情况下,赋予法定机构更大的自主权。




Copyright @ 1997-2024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顺德支中心 维护
邮编:528300 电子邮箱:sdtsg@163.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