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1月5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杨秋
长街10里话容奇
远在南宋(1127年)容奇一带就有人开基创业。容奇因以前有容山、奇山而得名。由于地处珠江的西江下游,河宽水深,北通广州,西达肇庆、梧洲,南往江门、石岐、香港、澳门,早巳成为一个商业港埠。
十里长街建于乾隆
据载,容奇十里长街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是由清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容奇进士杨统倡建,并由全乡图甲集资兴筑。“图”为地方区划名,“甲”为基层户籍编制。当时容奇全乡划为五图五十甲,因有一甲未有参加,故有四十九排户之说。
十里长街,北起北潮“北镇长屏”牌坊,东至东社(容里)七社坊。石街全部用五条一尺多宽、六尺多长的花岗岩光面石板并排而砌成。街宽六尺余,长超十里,称为“官街”。所谓“官街”,是指封建时代的上级官员与地方乡绅经常往来的唯一道路。一时间名闻遐迩。
三圩六市贯通长街
十里长街贯通容奇三圩六市。三圩:一是“北潮圩”,规模最大,号称三圩之首。圩期为农历每旬的一、四、七。圩场位于今北潮区汇源直街、猪仔巷以至旧马路一带。二是“上佳圩”,规模不亚于北潮圩。圩期为农历每旬的二、五、八。圩场位于上佳市北兴社至陈地大街一带。三是“岗脚圩”,圩期为农历每旬的三、六、九。圩场位于南区大鹏山下一带。容奇圩期除了每旬逢“十”之外,就几乎每日一圩,足见当年物阜民丰。
六市一是“三角市”,位于今旧马路、北源社一带,为容奇六市之首。二是“流恩市”,位于今北潮太平社一带,有大中小三个埠头起卸货物,盛极一时。三是“上佳市”,位于云里大街一带,为旧容奇乡局驻地,四时车水马龙。四是“坝头市”,位于南区,曾设大型丝厂数间,四季昌兴。五是“塘头市”,位于容里,曾历繁荣时代。六是“桥头市”,位于容里鹏涌南岸,可说规模虽小,百业俱全。
十里长街连贯容奇五个公约(乡局)。到清代同治四年(1865年),由于设置练勇(地方武装),于是把容奇分为五个公约:北潮至北源社一带划为“北约”。西社三符里、澜安社一带划为“西约”。上佳市六社(上佳社、青龙社、北兴社、南兴社、观鹏社、新巷社),隔涌坊及所有山村划为“中约”。坝头市、英济社、聚龙社、四坊(桥里坊、上巷坊、庙东坊、高第坊),划为“南约”。五坊(七社坊、云端坊、绿榕坊、隔墩坊、石阁坊),划为“东约”。十里长街就此把容奇五个公约联为一体。
容山书院桃李满园
十里长街的中段建有“容山书院”。容山书院是在十里长街筑成后,于清代嘉庆十三年(1808年),由容奇武举杨朝日、杨玉中、陈其昌,监生李良弼、李真吾、林士元等六人筹建。容山书院位于容桂奇山脚下(俗称大沙浮),至今已有一百九十多年历史。当时与广州学海堂书院、惠州丰湖书院、端州星岩书院齐名,被称为广东早期的四大书院。容山书院原建筑为一座三进两廊。前建牌楼,东西设有配房,中部建有课室礼堂、喷池水井,后筑钟亭操场,规模颇大。正面牌楼上刻“容山书院”四个大字,笔力刚劲峻拔,为清代翰林谢兰生所书。左边石楣上刻“腾蛟”,右边石楣上刻“起凤”。意取蛟气之腾,光焰夺目;凤毛之起,文采耀空。牌楼两侧有一副木刻楹联:“容山钟秀气;学海育英才。”为清代乾隆进士、两广总督、创立广州学海堂书院、体仁阁太学士阮元所题。院中有池,内塑小孩跨鲤喷水,构思奇巧,堪称一绝。杨桃硕果累累,古井清澈可鉴。远处溪水淙淙,不舍昼夜。山前钟亭,建造精湛;檐下壁画,色彩鲜艳,给人以清新明净之感。登上奇山,更觉清幽宁静,环顾四周,丘壑映绿,古木葱茏,鸟语花香,恰似一幅天然美景。遥想当年,诸儒议论风生,相与诘难,何等风雅!今日登临此地,他们的音容笑貌,弦歌书声,犹依稀可闻。近二百年的风流遗韵,如江河不废,千秋不绝。容山书院现存的四棵木棉古树,据考已历二百多个春秋,每当清明时节,面对着挂满一簇簇欣欣向上的火红花朵,敬慕之情,油然而起。
千年鹏溪古木参天
十里长街横接一条著名的古溪,南通亭埠、华口,北连二山水道,溪水几乎贯通容奇的每个村落。也许是因为它流经大鹏山,故在八百多年前,就沾得“鹏溪”的美名。古溪虽无大江排空激浪之势,但溪水潺潺,不舍昼夜,却也大有可观。鹏溪两岸古木参天,须根萦绕,四季郁郁葱葱。每逢炎夏,浓荫蔽日,清风徐来,鸟鸣清脆悦耳,过客一歇方休。榕树桥的南面,有一棵令人瞩目的巨型榕树,树干周长约三米,枝茎陡出,横斜旁逸,形成巨大的华盖。树干虽已老态龙钟,但顶部绿叶繁茂,生机勃勃。溪中能清晰地看到游弋的小鱼,时而撩起人们去捕捉它的欲望。
风雨亭中楹联精妙
十里长街筑成以后,为了方便行人、商贩、搬运工人等中途歇息,免受目晒雨淋之苦,于是有些善心者鼎力捐资兴建“风雨事”,先后在乡中建成六座,分别建于大雁山脚(今容奇大桥侧)、澜安社(今风华路)、安边里(今凤中街口)、北边坑(今北边街)以及庆芳祠附近(今何地岗脚)。其中“凤岭第一亭”最为壮观。它的上盖为圆拱雨伞式,底部呈六角形,用六条圆柱作支撑,设计十分新颖。亭后建有长方形水池,种植红
莲,取名为“红莲池”。池两旁的行人道上,设有圆拱花架,栽种各色花木。牌坊前种有两棵古老针松,后座是三面墙壁,后壁绘有“珠江河岸”风景壁画,堪称精品。亭内外的四副楹联,各具特色。第一联刻于亭前牌坊:“小住为佳,莫侈进行忘退步;从今于迈,相期后起奋前程。”第二联刻于亭中壁上:“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你我;两头是路,喝一杯各自东西。”第三联刻于亭中柱上:“树下谈心,得友每缘同避雨;林间息影,笑人空苦竞趋炎。”第四联刻于后座壁上:“行路本非艰,最怕是狂风骤雨;停骖堪小驻,何须住燠馆凉台。”四副楹联寓意深长;首联留客,二联款客,三联劝客,四联送客,妙之极矣!
容奇十里长街,今已成为历史古迹,代之则以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