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发现顺德·语言专题——顺德话中外来语(续)

发现顺德·语言专题——顺德话中外来语(续)

加入时间:2011-02-17 14:58    访问量:1562    信息来源:

2005年4月15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穿行在茂密的语言丛林
——顺德话中外来语(续)
 
寿头、福头、左优手
 
    在顺德,有两个很粗俗的词都带“头”字,它们都意指“笨拙不灵,为人戏弄”之意,一个是寿头,一个是福头。“寿头”是吴越语言,如《官场现形记》中就有一句话:这种寿头,不弄他两个弄谁。至于“福头”却是英语,即fodder。意指“毫无价值的人”,或“被人利用愚弄的人”。我们常自嘲说:又做了福头,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在我们生活中,左撇子或右撇子一般都说“左yao手”,或“右yao手”,那这玩艺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是英语翻译的中文变异读法。左撇子英语说lefthand advantage,右撇子是right hand advantage。翻译为中文叫“左优手”,“右优手”,后来由于口耳相传,音义偏差,渐渐便变成“左yao右yao”地叫开了。
    此外,有一个我们老一辈人家都经常用的词汇就是“丝偈”。当年,很多顺德女工都在丝厂工作,她们每天面对的就是这个“丝偈”。其实它是英语“装有齿轮的设备”或直接就是“齿轮”之意,即gear。百年前,随着国门的洞开,很多机械及相关词汇涌进古老的大陆,如引擎(engine)、士巴那(spanner)、马达(motor)、表士(fuse)、威也(wire)、卡(car)、威士(waste)等等,从中折射出当年文化随着经济大量涌进中国的情景。
 
从dump垃圾到酡酡宁
 
    因汉语多为单音节词,因此,单音节外语单词极受欢迎。它们更如一滴滴春雨,悄然融化在这片土壤之中,并孕育出一片苍茂摇曳的现代语林。
    我们平时讲干活极累:“做到一只积”一样。“积”就是我们平时玩牌中的Jack。因其弯腰驼背,可谓音义形十分到位。“一只积那样”的人大多会感叹说“讲做到气都咳”。其实,这个“咳”字应该是cut,就是说“做到气都断”,并非“做到咳嗽”。
    另外,倒垃圾之dump,垃圾之lump,感觉麻木之numb,挞嘢之tart,泊车之park、有得挥之fight等等词汇至今仍都十分活跃,只不过我们用而不觉。有些单词,发音简直与粤语如同双胞胎,若非金睛火眼,实难窥其猴子尾巴。且具一例。我们说“饮酒饮到酡酡宁”,这是句再地道不过的顺德话。但人们绝没想到,这个“酡酡宁”竟然是英文tottering,意谓蹒跚迷糊,左摇右摆。同类的还有俱乐部之club,嘈喧巴闭的“巴闭’(babble)。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将U.F.O翻译为“幽浮”。因为,在《拾遗记》等古书中,古人就将这种来自外星或不明来历的宇宙航船就称作“仙槎”或“贯月槎”,而现在我们将它形神具备地描绘出来,这比飞碟更准确,且让人一见难忘。这如同当年旅居英伦的蒋彝将coca-cola翻译为“可口可乐”那样,不失为一件快意事。
    今天,我们还有一个平时用得多,但尽量做得少的词,那就是“抵赖”。在汉语中,这个词直到明朝才出现,即在《清平堂话本》中首次出现。但deny却是个古老的拉丁文,原意是“极力否定”,可能是前人将它与中文意思融合,构成这个出镜率颇高的词汇。说到话本,让人油然联想到戏剧,中国传统戏剧中就有生、旦、净、末、丑的分工,但是这个古老的“旦”字却是外来语。在印欧语系中,这个“旦”是“dan”,即“舞动身体”的中文读音。汉代后,这个词随西域舞蹈一起进入中国。唐宋时代,人们就用“旦”指称舞者。如宋代就有记载:韩熙载……与宾客生旦杂处。以前舞者多为女性,所以也有个“妲”指意,后来渐渐简化为“旦”字。其实,英语中跳舞就是dance。法语danse也指跳舞,西班牙语danza也指跳舞,可见这个“旦”字充满异国情调。
    另外一些词则因地名而赋予独特意义。如同“中国”英文开头字母小写就指“瓷器”一样,“山东”的英文若写成shantung,就指山东绸,即“强弩之末难穿鲁缟”的鲁缟。上海写成shanghai就指“将人麻醉然后绑架漂到海上强迫他当水手”。这正如“干邑”所以成为法国葡萄酒的代名词那样,其实是Congac那地儿以出产葡萄酒而著名,这就像现在风头正盛的spa那样,也是当年比利时斯帕地区(Spa)拥有众多喷泉,人们纷纷到这里接受水疗而名噪一时,如今的人们只不过是返朴归真而已。
 
 
卜佬与眼睨睨
 
    在顺德,有些词汇你说它是中文,在英文中又找到音义相同的词汇,你说它是英文,在中文中又找到一模一样的词汇。这,十分有趣。最明显的就是“卜佬”一词。在我们这里,说别人土得掉渣,就说这个人“很卜”,是个“卜佬”。但是英语中就有boor表示同样意思,而“眼”,英语就有look,“眼睨睨”就有“leer”,甚至侃大山的侃,也有对应的英语“cant”跟它对侃。现在连小孩喝的“奶奶”,也有法语lait跟它争个宠,更不要说我们穿的“冷衫”(1aine)了,至于我们称小女孩为“妹丁”,那到底是maiden的音译还是原始方言,还需深究。顺德水乡有很多埠头,这个“埠”字后来发展为大型商埠、国际埠头,但其发音还是读bu,这跟port十分相近,此外,我们称东方为“夷”,英语就有east,物质(matter)、石头(stone)、沙(sand)、戈壁(gobi)、簿(book)等等,中外语到底谁为源头,应不断继续从词汇中寻找蛛丝马迹。
 
从《魂断蓝桥》到《罗马假日》
 
    记得少年读书时,每到周六,学校的大操场都放电影。那是沉寂生涯最为舒放的时光。有一次就放《魂断蓝桥》。电影放到一半,天下起雨来,早有准备的我们静静地撑着伞硬是将片子看完,那回旋不绝的音乐与哀婉欲绝的结尾让人魂断数天,而电影名Waterloo Bridge那天衣无缝的翻译更叫人回味无穷。
    众所周知,1815年6月18目,拿破仑在今天比利时布鲁塞尔附近与英、荷、普联军交战大败。那地方于拿破仑就如同楚霸王的垓下,曹孟德的赤壁,当时双方士兵“张空拳,冒白刃”,厮杀扭缠,血流成河,更要命的是烈日当空,尘土飞扬,士卒们唇裂咽干,他们最渴望的是一捧清水,于是,他们大呼拿“水”来。我们知道,英语的水是water,法语的水叫l’eau。于是,整个战场除杀声震天外,呼水之声撼地,water与l’eau声连绵不绝,人们后来回忆这段惨烈战争时,萦绕耳旁的便是这个waterl’eau,于是,逐渐变成纯正的英语Waterloo,香港有条街叫“窝打老道”,用的就是这个Waterloo。
    其实,翻译成“滑铁卢桥”也已很不错,但更妙的是译者将water翻译成“魂断”,l'eau翻译成“蓝”,更拈出“蓝桥”来。“蓝桥”在中国典籍中实有其地,就在陕西省蓝田县,那里有条河叫蓝溪,溪上有个驿站,叫蓝桥驿。相传当年唐代书生裴航途经蓝桥,就跟仙女云英在那儿结成夫妻。所谓“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但这毕竟是缥缈的神话故事,人神途殊,万千梦想,空遗余恨满乾坤。译者就是偏偏将圆镜打破,止人们在支离的碎片中寻觅那欲说还休的丝丝情愫,特别是那个诡秘忧郁的“蓝”字,又将黑白电影里单纯色彩世界中那道诉不清的情思轻轻溢出,而费雯丽(Vivien Leigh)的哀婉与决绝,更令无数男性观众赞叹之余深感可惜。因而,1968年,当美国大亨将这座桥从英国搬到美国时,除了侨本身蕴藏着深厚的人文价值和商业潜力外,恐怕也多少荡漾着他那少年怀特般的难言情怀吧?这座桥,其实就是伦敦桥(London Bridge),当年英国有首童谣,叫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如今,已演绎成广东话的“有只鹊仔掉落水”。
    另一出让人神往不已的现代童话故事自然是《罗马假日》。神采飞扬的奥黛丽·赫本(Audrey Hepburn)让人浮想到宁静校园里夹着课本匆匆路过的女学生。不过,这个Roman Holiday原意并非如此浪漫。这个词源于占罗马时代,当时的达官贵人都喜欢在假日聚集格斗场看格斗士(gladiator)兵戎相见。嗜血如狂的他们在刀光剑影中忘情欢呼,在别人惨绝人寰的挣扎中疯狂呐喊,以满足那奔腾难遏的热血与疯狂的痛快。于是,这个词后来就引申为:在别人痛苦不堪中获得快乐的片刻。
    所以,《罗马假日》中那“盈盈两水间,默默不得语”的别离凄楚和“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命运偶遇,映照的其实是人间可望难及,秋水伊人般的残缺凄美,而影片结尾时男主人公久久伫立在那空荡豪华的大厅中,他的身影虽魁梧潇洒,却残忍地折射出人在命运面前可怜的无助与可叹的渺小,静静的他似乎听到上帝或命运之神恶作剧般的几声窃笑,其实,这出心灵悲剧只不过是他们一杯很随意勾兑出来的下午茶。这,才是《罗马假日》的真粹所在。虽然,罗马(Roman)是浪漫史(Romance)的故乡,这个故事也似乎很浪漫,但涌动着心头滴血的痛感。因此,当外国人看到我们许多城市那豪华浪漫的“罗马假日大酒店”或“罗马假日度假村”时,或许,他们更多的是惊讶。

上一条:发现顺德·澳门专题

下一条:发现顺德·文化地理篇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