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发现顺德·历史人物篇——梁廷楠(上)

发现顺德·历史人物篇——梁廷楠(上)

加入时间:2011-02-17 14:59    访问量:2076    信息来源:

2005年4月29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藤花亭主人梁廷楠.上
 

  最近,伦教发现粱廷楠故居。这是顺德区文物普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成果,更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并了解梁廷楠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顺德历史上,像梁廷楠这样既是大藏书家,又是金石学家、历史大家,更是开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并协助林则徐禁烟销烟,同时,更奔走在抗英第一线的人,并不多见,因而,他的存在具多种意义。
  梁廷楠,字冉章,号藤花亭主人,1796年出生在伦教一个书香门第。其父辈都是当地有名藏书家,并与岭南名师大家相与莫逆,因而,梁廷楠自少耳濡目染,无非琴棋书画,金石鼎铭。其族叔梁森精通音律,在乾隆下江南时曾主持梨园雅乐,接待皇帝,这对梁廷楠后来成为戏剧名家影响至深。
  少年俊才梁廷楠在师友父辈的熏陶下,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广博的知识蓝空,他在著名学者梁章钜、冯龙官等人的精心点拨下,日习学不忘,自勉身不坠,翩翩少年时便得入法门,观宗庙之美,他拈笔纵横,更满纸奇气,令宿儒暗惊。
 
创作“小四梦” 撰写一《曲话》
 
  2002年6月,“梁廷楠暨第六届中国散曲学术研讨会”在顺德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研究专家就梁廷楠在中国戏曲创作及理论探讨等领域的独特地位进行了深入研究,梁廷楠这个早已陌生的名字再度吸引着国内名家们将惊喜的目光凝聚在顺德这片土地上。
  顺德是粤剧重要发源地之一,一代粤剧大师千里驹的故宅就静静地坐落离梁廷楠故居不远处的乌洲。在那儿,古老罗马钟的钟摆静静地停着,似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与昔日一段辉煌史的终结。
  在粤剧领域,粉墨登场的顺德粤剧大师不少,作词度曲的名家也常见,但既能创作剧本,又能撰写理论的双料尖端人才就只有藤花亭主人梁延楠。
  少年时代,梁廷楠就创作了《昙花梦》、《江梅梦》、《圆香梦》,后又创作《断缘梦》,人称“小四梦”,与汤显祖的《玉茗堂四梦》在中国戏剧史上并称。《昙花梦》是为朋友而作。《江梅梦》讲述江采萍也就是梅妃的故事。《圆香梦》、《断缘梦》都是描述书生与名妓相遇相恋曲折迷离的故事。   
    尤其值得大书一笔的是,梁廷楠撰写了近代重要的戏剧理论著作《曲话》这在中国戏曲理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诚如邓廷桢所云:“(梁廷楠)论南北曲,以为粤人所未有。”语虽推崇,的为允论。
  在五卷本《曲话》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量散布各篇章中对前人著作的批评,当然,他并非一味出语尖刻,无理取闹,相反,诚如李黼平的评论那样:不党同而乏异,不荣古而随今,平心和气,与作者扬榷于红牙紫玉之间。
  关汉卿是元代最杰出戏曲家。每剧一出,洛阳纸贵。负鼓盲翁,戏班旦生,无不争相诵唱,且历经数朝,众口流播。但梁廷楠不随俗流,却自持己见,他深刻指出:“《玉镜台》温峤上场自点绛唇接下七曲,只将古今得志不得志两种人,铺叙繁衍,与本事没半点关照,徒觉满纸浮词,令人生厌耳。”此外,他还一针见血地点出“《刘荆拜杀》,曲文俚俗不堪, 《杀狗记》尤恶列之甚者。”
  如此语出惊人,意非哗众取宠,相反,是涵咏沉吟之后只眼独具的抉发,且手法刚柔并济,分丝拂缕,令人心口俱服。过人胆识,鲜明见解,寥寥几句已展露无遗。
  一些几成定论的现象,他也非矮人观场,随声附和,相反,慎思细察,辨叶知秋,最后直揭真相,令人恍然大悟。譬如《牡丹亭》等剧风靡南北,究其原因,李笠翁倒是旁观者清,他说:“汤若士之《牡丹亭》、《邯郸梦传奇》得以盛传于世,吴石渠之《绿牡丹》,《画中人》得以偶登于场,皆才人侥幸之事,非文字必传之理也……”深谙曲理的梁廷楠深以为然,于是,他直引其论,据为知音,到最后才一语点睛,亮出己见:“笠翁引与玉茗并论,不为无见。”这也算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粱廷楠对经典名著、巨匠大家的点评得以目送手挥,睛点壁破,源于他“寝食元人,深入堂奥,得其神髓”的深厚功底,也得益于他丰富的创作经验,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与理论实践水乳交融,因而能在名家辈出,巨著纷呈的时代独标一帜,自别时流。
  既然梁廷楠对前代及同代作品多有评点,那么,其艺术主张到底如何?我们不妨从他对几位作家的评论中梳理一二。
  在历代戏曲家中,梁廷楠唯一没大加挑剔的只有洪升和蒋士铨。
  对于洪升,梁廷楠说:“《长生殿》……细针密线,触绪生情,然以细意熨贴为之,犹可勉强学步,读至弹词第六七八九转,铁技铜琵,悲凉慷慨,字字倾珠落玉而出,虽铁石人,不能不为之落泪,笔墨之妙,其感人一至个此,真观止矣。”
  对蒋士铨他说其曲“吐属清婉,自是诗人本色,不以矜才使气为能……不加渲染,而情词动人凄切言足感人,几令读者尽如江洲司马之泪湿青衫也……《雪中人》一剧,写吴六奇颊上添毫,棚栩如生……”
  可见:清婉、自然、简洁,情随景生,互为呼应是他的艺术主张。
  另外,他不止一次地强调:“言情之作,贵在含蓄不露,意到即止”,“情在意中,意在言外,含蓄不尽,斯为妙谛”,正因如此,他对戏曲家万红友的作品推崇备至,因为他能“于极细极僻处,皆能穿插照应。一字不皆虚下,有匣剑帏灯之妙也,曲调于极闲极冷处,皆能细斟密酌,一句不轻放过,有大舍细入之妙也。非龙梭凤杼能令天衣无缝乎?”很明显,“匣剑帏灯”、“大含细入”等都是后来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提出“意境说”的滥觞。可惜,当时他没作理论提升。
  在古代戏曲评论家中,梁廷楠算是喜欢比较且见解精深的一位。 《曲话》中,粱廷楠将一些名剧甚至是一剧之内前后部分相比,梳理其长短优劣,言简意赅,鞭辟入里,展现出评论者深厚的理论功底与超卓的艺术见解。
  《玉茗四梦)中,他认为《牡丹古》最佳,《邯郸》次之,《南柯》又次之,《紫衩》则强弩之末耳。此外,《紫钗记》之结构重复,《明珠记》白头老人吐出“情人”二字之突兀,《浣溪纱》之关目欠分明,皆发前人之未覆,其治学之谨严与“一字不容苟下”的创作主张于此,可见一斑。
  梁廷楠完成此书时年仅27岁,可见这是一本年轻的岭南才子厚积薄发,意气风发的戏曲理论专著。其扬抑分明,分丝拂缕,追寇入林,直抒己见的风格,无疑是那风雨飘摇时代一股另类的强音。虽然,作者只能以戏曲理论来表达己见解,但也可强烈地感受到他那澎湃的热血与跳出凡庸的理想境界,因此,近代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将梁廷楠与琼州的丘濬并称为“岭南历代最有成就的戏曲家”。
 
史学大家  补史阙如
 
  清末,广东盛行经世致用之风,以史识解决现实问题,追求“学术治术,合而为一”的理想境界。当时,梁廷楠在广东的著名学府——学海堂任教,他与张维屏、陈澧等学术名家一起砥砺切磋,教学探讨之余,致力于南汉、南越国历史的研究。
  南汉是唐末贺水镇将刘谦父子趁天下纷乱,自割雄踞,又不断巧取豪夺并在917年建立的国家,史称南汉(917—971年)。南海人简文会就是当年两位状元之一。南汉国历史短暂,资料奇缺,且世评失允,歧义丛生,梁廷楠有感于此,探赜索隐,手录心悟,钩深志远,去伪存真,终成《南汉书》18卷,此书分为本纪、列传两部分,记载公元917年至971年的南汉国历史。其中本纪记载刘隐、刘龚、刘珍、刘晟等事迹;列传记载大臣80多人的事迹;此外有诸王公主、女子、宦官、方外传,成为记录一代王朝的扛鼎巨著,被当代学者认为是记述南汉国最完备的史料。
  前年,在广州小谷围发现了南汉王朝的天坛。在天坛北面,还同时发掘出土两个正方形的祭坛,天坛与两个祭坛形成对称的品字状结构。专家们称,这一遗址不仅在广州,甚至在广东乃至岭南地区都独一无二,在全国具独特价值。专家翻阅《南汉书》果然里面有一主刘龚于乾亨二年祭天的记载:(918年) “冬十一月,帝祀南郊,大赦……”三主刘晟于应乾元年(943年)冬祭天:“十一月,祀天南郊,大赦……”。从而印证了历史记载与发掘事实相吻合,也体现了这本史书的扎实与详尽,在当时这本书也被誉为“堪与放翁《南唐书》抗衡”,那时,梁廷楠才四十出头。
  梁廷楠另一历史巨著是《南越五王传》。南越国是秦朝大将赵佗与任嚣合力拓展,赵佗在公元204年定都番禺(今广州)而建立的独立王国。一直以来,南越政府与汉朝和睦相处,后因内部纷争,引兵叛汉,终被汉军平定,共历93年。对于这个曾在岭南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王朝,后人评价不一,但多人云亦云,梁廷楠有感于史书记载粗疏失实,且鲁鱼亥豕,郢书燕说。他在1833年走进晨钟暮鼓的六榕寺,在梵呗赞偈声中静心撰成《南越五王传》。《南越五王传》仿照《伍国故事》模式,将五位南越王分丝拂缕,旁征博引,娓娓道来,如他说:南越王“赵佗以龙川为兴王地,就五华山筑台日长乐”。他还说赵佗在番禺城(今广州)北山上筑台,称越王台,改山名为越王山或越秀山。所有这些,都为后人深入解读这段扑朔迷离的历史提供了详实丰富史料。此外,他还书成《南越文字略》、《南越丛录》等著作。
  作为清醒的历史学家,梁廷楠并不单纯停留在述说历史,而是“使其事实了然,其知兴霸之由与败亡之故,著千古炯戒,不独资考证广义文已也”。总结得失,以史为鉴,体现了梁廷楠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同时,也折射出他卓尔不凡的史才史识。
 

上一条:发现顺德·文化地理篇

下一条:发现顺德·历史人物篇——梁廷楠(下)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