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发现顺德·历史文化篇——西滘郡马祠

发现顺德·历史文化篇——西滘郡马祠

加入时间:2011-02-18 11:35    访问量:1465    信息来源:

2005年6月17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张荣华
 
寻访西滘郡马祠
 
  郡马祠、郡马沙、郡马墓……这些似乎已经远去的字眼亦近亦远,说它近,因为郡马祠、郡马沙如今尚都有迹可考,说它远,因为这位郡马连他的后人都不记得自己是他多少代孙了。目前,笔者在西滘青沙村见到梁姓郡马的后人梁养老人,他向我们缓缓道来两位梁家青年才俊的传奇故事,并讲述着一代郡马,两世姻缘。
 
 
女弟子爱先生
 
  据考证,梁氏始祖县尉公于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1年之间)从湖南迁至南海西雍乡(明朝景泰年间划归顺德)。相传,四世祖梁公是个走街窜巷的“江湖郎中”,腰间常系一牛皮鼓,边轻扣鼓面,边发出“医人哟!医人哟!”的吆喝声。梁公的儿子,即郡马的父亲饱读诗书,年轻时到番禺沙湾何家任私塾先生,教何家的掌上明珠何大小姐识字诵书。众所周知,沙湾何姓是名闻远近的巨祖大姓,名人辈出。近代何氏兄弟精通音律,创作出《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著名广东音乐,沙湾更成为广东音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另外,现当代更走出有何贤、何厚铧等名人。言归正传,年龄相仿的先生和女学生情投意合,情愫暗生。不过,何家倒也通情达理,虽觉门户不当,但还是将女儿许配给了教书先生,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郡主下嫁书童
 
  何大小姐从番禺嫁到西滘梁家,生儿育女,其中一子就是后来的郡马爷。后来梁家和何家家道中落,年少的未来郡马入番禺赵家做书童,就在大考时,已考了几日的赵公子终因劳累过度,重病吐血,无法再完成最后的考试,伴读的书童心想如果赵公子考取了功名,自己也可以跟着过好日子,遂决定“代笔”替赵公子应考。考完之后,主考官将前后的笔迹进行核对,发现笔迹不同。在当时,如果给人查出代笔罪当问斩,但当时“代笔”的郡马还不够16岁,遂予以免罪,在一旁身为主考官之一的王爷,看到小小年纪的郡马不仅文笔好,而且长得一表人才,于是笑着拍拍郡马的肩头说:“晚上过我府上来吃饭吧。”
  是日晚上,郡马来到王爷府上,正值豆蔻年华的郡主悄悄在屏风后面偷窥这位被父亲请回来的英俊少年,郡主的芳心为眼前这为少年的学识、言谈、容貌所俘获,羞涩地告诉父亲自己喜欢上了这位少年。正所谓男才女貌,王爷痛快到将郡主下嫁给这位并不门当户对的书童。
  郡马作为书童没田没地,王爷奏请皇帝给郡马赐田地,皇帝下令将一木雕的鹅放在水里,漂到哪里田地就划到哪里,后来木鹅漂到一个地方再也不动了,遂后将此地唤作“郡马沙”,大概在今天北滘与陈村交界处。
  据专家考证,这位郡马叫梁节。他在嘉定三年(1215年)庚午科考中省元,被封为宋宗室荣王赵希的郡马,赐田在南海登洲西滘一带。到六世时,郡马的儿子梁熹辽往佛山佛冈。明代正德甲戊年(1514年),佛山房的十三世梁焯中进士,担任兵部职方司员外郎,负责国家内部安全,调查国外间谍情报工作,他在正德到嘉靖初年(约1522年左右)建起“郡马梁大宗祠”。现在祖庙内的一座砖雕牌坊,就是当年梁焯主持建造的郡马梁祠牌坊。这,也算是这位郡马后人留给我们的一点真实痕迹吧。另外,由于族人读书入侍的渐多,于是,“郡马梁”在佛山名气日彰。
  另外,宋代科举考试制度十分严格,考生进入考试的贡院前须经点名识认和搜检,跟现在核对身份证和相貌相似,书童无资格与主人共进考场,更别说代笔应考。而且,宋代从真宗祥符八年(1016年)开始已执行“誊录试卷法”,就是将试卷先交由专门的书手抄录成副本,再由阅卷官批阅的制度。所以,王爷即使是主考官,也不可能看出考生笔迹。因此,书童代考,王爷识破、木鹅漂水等故事只能是一种美好的传说。
 
郡马郡主画像不知所踪
 
  郡马携郡主回乡以后做没做官,梁养老人说他不是很清楚,但从原来郡马祠里挂的郡马、郡主的画像看,郡马确实戴了官帽。“那两幅丹青画像好大,好靓的。”梁养老人边说边用手比划着,他说原来两幅丹青画像放在竹筒里由村里一位扫地的老人负责看管,在郡马祠没有毁掉前,过年的时候把丹青画像挂出来供梁氏子孙拜祭。梁养老人说解放后10多年还在,但在看管的老人过世后,大家问其后人只说不见了。有人怀疑是被卖掉了,前几年据说有人在北京看到过画像。
 
郡马与郡主并不般配
 
  就在郡马祠旁边的一间祖屋里,记者找到了郡马的另一后人梁根,梁伯记得郡马祠大门有一幅对联,下联是“南宋旧衣冠”上联已经记不清了,在祠堂的中间有个大牌坊,上书“一品当朝”四个大字。
  当时郡马祠旁边有一条街巷,名为郡马里,入巷口也有一幅石刻对联:“郡门又是新风月,马里依然一样新”,在破四旧时已经拆了,连同郡主的梳妆楼也只能停留在老人的回忆和年轻人的想象里了。
  梁根老人说从以前挂的画像来看,郡马和郡主并不般配,郡马是眉清目秀,斯斯文文,仪表堂堂,而郡主虽然是凤冠霞帔,却是五短身材,矮矮胖胖。用梁根老人的话来说是“很不合衬”。郡主过身后,郡马娶了第二房,听说是佛山某大户人家的女儿,郡马随即迁移到佛山定居,郡主下嫁时带来的嫁妆,连同作为首饰陪嫁的香案,该香案用雷公铜铸造,重达两百多斤,甚为贵重,也一并搬到佛山,因此佛山也还有一个郡马祠。
 
郡马祠风光不再
 
  村边的郡马祠破败不堪,匾额也早已不知去向,如果不是有人指认根本不能跟曾经显赫一时的郡马祠联系起来。郡马祠面阔三间,进深三座,现在只剩下头门,梁养老人说郡马祠跟其他祠堂不同的是,中间一座用砖砌成马鞍形,两边地面不是一般祠堂地砖铺就,而是长满青草的泥地,取“马有草吃”的寓意,不长青草反倒视为不利。两边外墙是具有浓郁岭南风格的蚝壳墙。
  梁根老人说,先前郡马祠后院有一株同祠堂一样年代久远的大樟树,八个人都合抱不过来,大概也有500多年历史,在日本入侵中国时,因战祸贫困村人将大樟树砍倒买掉,所得钱款买米煮粥救济村民。
“大石压蟹”风水墓
  在离郡马祠七八十米处有一“风水墓”初疑为郡马墓,墓碑已不见,梁养老人说,郡马与郡主育有四个儿子,与第二个妻子育有一子,现在西滘青沙村的梁姓即为郡主的后人。郡马和郡主及其父母的墓都在番禺的祖坟山上,这个“风水墓”是郡马与第二个妻子生的小儿子和其妻的合墓。
  这个建在村边水口的“风水墓”本来是为了有好的风水,据说有人嫉妒梁家的兴旺,便假意献计用两块“大石压蟹”,说是镇住风水,实则陷害毁了梁家的风水。在河涌上方通往墓地有一个大洞,原来里面有很多虾蟹,梁养老人说他们小时侯爬进去掏过虾蟹。现在原来的河涌部分早巳被填平,“大石压蟹”的两块大石掩埋在一大堆木料、石头中,高高立在两块大石中后部的墓碑也早已不知去向,大石前边的拜台也变成了水泥地,住在附近的村民说大石上左边刻的是梁氏,右边大石刻的是曹氏,原来佛山那边还有人过来拜祭,大约在抗战胜利后的一两年就再没人来。梁养老人说他们的祖先即郡主的四个儿子都葬在南海西樵山上,原来梁氏子孙两三百人浩浩荡荡去拜祭,也大概在同一时间也就没有去拜祭过了。
 
郡马后人分支间接有来往
 
   听说佛山的郡马祠比西滘郡马祠小,记者于是前往佛山寻访郡马后人。佛山人习惯称之为郡马梁,问了几个四五十岁的本地人,都听过“郡马梁”,但问及郡马祠在何处则不甚了解,其中一位阿婆说是在党校附近,一位阿伯则说现在的佛山十中就是郡马祠的旧址,不过他说旁边的一些旧房子已经拆得七七八八了,恐怕已经很难找到了。
  记者来到佛山十中,成群的学生们说笑着走出校门,旁边新起了很多高楼,很多旧旁子也改成了出租屋,望着人们听闻郡马时茫然的表情,不禁感叹:郡马后人何处寻?
  不过梁根老人说郡马的两支后人间接还有些来往。佛山阑石石梁村姓梁的人每年三月初三关帝诞的时候,会请佛山郡马的梁姓后人,西滘、水口、大都、上僚的梁姓人去吃饭。
 

上一条:发现顺德·历史文化篇——话龙舟

下一条:发现顺德·历史文化篇——历史上顺德的地貌、动物、灾害、物价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