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8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啓功先生与顺德文人
6月30日,国学家、书法大家、文物鉴定专家启功先生驾鹤远去,空余我们翘首西望,心怀其德。不过,人们在谈论其德艺时,多有京华望月,惆怅千里之感。其实,大半个世纪以来,启功先生一直与顺德文化人交游深广,相知匪浅,只是不为人知,难为人道而已。
大画家冯忠莲夫妇的师友
提起国画名家冯忠莲,人们可能会颇感陌生。但提起《清明上河图》,人们必耳熟能详。不过,若我告诉你人们在故宫看到的《清明上河图》是幅临摹本,而它就出自冯忠莲手笔,我相信你会对她肃然起敬。因为,她将张择端的千古杰作形神复原,并成为人们欣赏的艺术精品,实在了不起。
冯忠莲是大良人,少女时代她就在辅仁大学读书,因闻一知十,每试必冠,被称为“辅仁美术系的女状元”。当时辅仁大学名师云集,指点这位纤纤少女,拈笔学画者除名噪一时的溥心畲等国画大师外,还有当时年仅23岁,在美术创作崭露头角并担任美术系助教的启功先生。
正是在这些名家大师的悉心指点下,冯忠莲经过几十年的磨练与砥砺,逐渐成为一代国画大师和国内屈指可数的临摹巨匠。
说到冯忠莲,就一定要提及她的丈夫陈少梅先生。陈少梅(1909~1945年),湖南衡山人,国画大师,在民国时代有“唐寅后第一人”的美称,他曾是冯忠莲的老师,后来师生结成伉俪,夫妇俩更是画艺日精日进。
陈少梅创作的国画,淡雅清新,出凡脱俗,特别是仕女图,摇曳多姿,顾盼生情,张大干曾赞叹道“衣纹有宋人风格”。1930年,陈少梅作品获比利时国际博览会百年纪念会美术银牌奖。
当时启功虽是冯忠莲老师,但比陈少梅年少。启功回忆道:“我比少梅先生虽少两岁,但学画时望先生的作品,已如前辈名家,可见他成名之早”。可看出启功先生从陈少梅身上得到不少艺术熏陶与具体指点,他们亦师亦友的关系十分密切。后来,陈少梅因脑溢血去世,年仅四十五岁,启功先生一直深感遗憾。几十年后,陈少梅遗作出版,启功先生在其中一幅《钟进士醉酒图》中深情写下:“运毫何殊运斤,著墨即是明人,梅老已成千古,钟公铁面长春。”的诗句,盛赞陈少梅高超的艺术才华。另外,他还特意在诗后作跋:此古人陈少梅先生作,其纸不过三十年,其笔则三百年,所著者音微往矣,百身何赎。一个“百身何赎”,表达了启功先生对陈少梅相惜之深与相知之透。2001年,冯忠莲出版画集,作为老师兼挚友,已经九十一岁,一般不再轻易提笔的启功先生还是欣然题写“冯忠莲画集”五字,表达了自己对这位出色女弟子关切与欣悦之情。
师从罗瘿公、罗复堪兄弟
民国时期,北京有两位大良罗氏兄弟鼎鼎有名,他们都是康有为的入室弟子,一位是大名士罗瘿公,一位是书法名家罗复堪。罗瘿公善书能诗,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用七百银两将程砚秋赎出,然后悉心指导,并使他成为一代京剧大师,程砚秋也深感变命之恩,在罗瘿公萧条殁世后,一力承担所有后事,并千里赴浙,请陈散原先生题写“诗人罗瘿公之墓”。所以,后世有“程有今天,罗居首功”之说。另外,受其恩惠的还有徐悲鸿。正是罗瘿公的积极举荐,他才得以西赴法国,专注油画,并成为一代国画大师。在众多受惠才俊中,启功也是其中一位。而他得到罗复堪在书画上的悉心指点,又获益匪浅。
罗复堪是当时最著名的章草名家,民国初年他供职在财政部泉币司,当时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币上的“壹圆”二字就是出其手笔。后来他一直在徐悲鸿主持的北京艺专和北京大学文学院讲授书法。解放后罗复堪成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罗复堪虽才华出众,但不好亲近权贵,为人不事张扬,异才难为人知,因而晚年颇为困苦。幸好有李济深、容庚、梅兰芳、张大干、徐悲鸿、程砚秋等朋友真诚襄助,他自己也以鬻字作书帮补家用。解放后启功先生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他深感罗先生昔日艺术指点恩德,不时抽空前来探问,虚心请益。罗复堪先生在1955年世后,其书法佳作大多捐赠给北京大学图书馆。几十年后,罗复堪的儿子罗宗霶先生得知父亲手书诗集《三山移诗存》有影印本存留在北京图书馆,便托启功先生代为寻觅。启功先生亲自来到北大,找到恩师的诗集并复印交付罗宗霶。在外人看来,这只是小事一桩,但两代人的文化因缘却余味悠长。因为当时启功先生已名满天下,却心铭师恩,不辞劳苦,其光风霁月,于此,足见一斑。
黄森荣深情回忆启功先生
大良宣传文体办的黄森荣先生是为数不多能登堂入室进入启功先生书房的顺德文化人。1990年,当时大良镇准备出版《大良画册》,希望能找到启功先生题字。于是,黄森荣通过关系找到罗宗霶先生,罗宗霶又找到启功先生。不过,当他们来到北京时,启功先生恰巧东赴日本。于是,黄森荣便将所需题款内容留下来给当时的办公室主任侯刚。回大良不久,黄森荣他们便收到启功先生题写的一首诗:“歌清风收韵最酣,大良名镇首城关,寻梅旧迹犹堪忆,顺德山光冠岭南”。他们看着这酣畅清刚的题字,十分感动,深佩先生对千里之外素未谋面的求书者犹能凡应必诺的品德。
不过,人们可能没有注意到,“寻梅旧迹犹堪忆”其实多少透露了他对顺德这地方一段不为人知的少年往事。原来,民国初期,罗复堪有女初长成。她亭亭玉立,雅好诗书,在北平国立艺专研习国画。因系自名门,且才貌出众,才子俊士,难免见而心动,而翩翩少年启功也情动于衷。不过,这位才女后来嫁给顺德麦家,也就是康有为的女婿、杏坛吉祐麦仲华那个家族。因当时罗家和麦家在北京既是顺德同乡,又是通家世交,所以,少年启功度过一段短暂的京华独憔悴岁月。几十年后,不意往事触怀,难免笔泄真情。
1995年,大良建造凤岭公园,黄森荣再度赴京。这次,他终于来到满堆书画卷轴的启功家中,并见到久慕大名的启功先生。一团和气的启功先生没有半点名人大家架子,相反,蔼蔼睦睦,谦让如仪,一口答应了黄森荣提出题写“凤岭公园”四字要求。此时,黄森荣顺便介绍了自己一直从事的墨竹艺术创作,并向启功先生展示了一些作品照片,启功先生边认真观赏,边点头说:画梅兰菊竹,不简单。你的竹题材虽旧,但能画出新意,不容易。后来,黄森荣提出准备出版百竹图并恳请启功先生题签时,他又一口答应,不久,黄森荣果然收到“黄森荣画竹百图”的珍贵题字,这,对黄森荣后来矢志从事墨竹创作影响深远。黄森荣说,像他这样德高望重又古雅平和的国学大师,如今已凤毛麟角,他为人处世,治学从艺的风格与品德,很值得我们引以为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