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西山碑廊

走进顺德·西山碑廊

加入时间:2011-02-18 11:56    访问量:1127    信息来源:

2006年01月06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西山碑廊今安在?
 
    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顺德县政府决定筹建一座碑廊。于是向全国各地名家征集书法作品,由专人刻碑选址陈列,以充实顺德作为文化名城的内涵。当时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筹备小组,筹备“西山碑廊”的建设,顺德书法协会主席李良晖就是其中之一。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一切除几位当事人外已鲜为人知,但当年的碑刻仍存留在西山庙的主殿,而这件事却一直成为当年为之奔波的几位文化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心结。那天,当记者与李良晖老师谈起“西山碑廊”时,他的眼神中有短暂的惊讶,更多的则是近二十年前往事乍然涌现的复杂。因为,那毕竟凝聚了他们很多的心血与理想。
 
收稿上千幅  刻碑三百件
 
    当时筹备小组向全国各地的书法名家征集内容健康向上的作品,其中一部分属特别约稿,由筹备小组提供古代歌咏顺德的诗文内容,交由书法名家书写,另一部分则是由书法名家个人书写自己熟悉的作品。不多时。大多数人应约寄来稿件,来稿中年纪最小的当属长沙年仅4岁的稚童陈俊。陈俊曾在广州东方乐园的一次活动中表现出非凡的气概与胆魄,当她爬上乒乓球桌挥毫写字,令当时刚退休的广东省省长刘田夫惊为神童,并于同年春节被中央电视台拍成记录片。应约来稿最老的有年过八旬的耄耋老人。
    收到稿件后,筹备小组组织专人认真评审,将不适合刻碑的作品装裱出来欣赏,从上千幅来稿中挑选出几百件刻石,于是刻石工作陆续开展起来。在西山庙左边山坡上架起工棚,十来个专业师傅每天工作八小时以上,工程进行了两三年共刻得作品300余件。后来声势浩大的工程因种种原因暂停下来,让雕刻师傅等上面通知再刻,没想到这一等就是近二十年。
 
藏碑关帝殿  雨布罩真迹
 
    由于是精心制作,因而刻出来的作品效果不错,得到多方的认可,当时具体竖碑的地点还没有确定,就将碑暂藏西山庙关帝殿内,如今已近20年,由于没有专人妥善监管,石碑被打烂了一些。很多人曾过问这件事,因为东西刻出来早一天面对群众就早一天产生效益,但又因物权等问题再次搁浅。对于虔心求神的人来说,若没有人提醒就不大会注意到殿内两边的碑刻,而对于醉心书法的人而言,何曾想到真迹藏高殿?走进关帝殿,两旁的石碑重重叠叠,错落而放,外面用漆红的围栏隔开,森严的仪仗下泛着幽光的碑刻,不失为殿内别样的风景。因场地所限,每一块碑刻不可能一字排开,字面朝外的碑刻为数不多,可见的有《顺德竹枝词一首》:珠玑巷口拜兵科,赤胆长髯气未磨。千古崖山鸣咽水,声声流出雪堂歌。落款一九八八年六月番禺李伟书。山西书法家王朝瑞《顺德杂诗一首》:蜿蜿龙山踞上头,岭南三子各千秋。十年浊漉堂中梦,今日来寻空雨楼。还有长春苏延军、湘人李汉涛、仲凯农业学院梁鼎光及勒流伍嘉陵等各地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其实关帝殿里只存放了一部分碑刻,还有一部分在殿左侧山坡的空地上。这些当年挥毫的书法家如今多成为国内书坛上的名家,他们当年应邀题赠也成为顺德文化历史的一段佳话,可惜这些都淹没在二十多年的尘烟之中。
    沿着殿侧拾阶而上,空地上一块雨布罩着一大块突起的物体,说是另外一部分刻好的石碑,为了防止日晒雨淋而用雨布罩着。听说碑刻将会竖立于新建的博物馆中。记者欣喜于这些碑刻重见天日为时不远,但犹憾此项计划推进尚待时日。
 
石末染双鬓  刻刀雕岁痕
 
    末了的岂止“西山碑廊”的情结,当年把碑廊用心雕琢的雕刻工艺师区昌荣二十年来仍痴心不改,任凭石刻飞溅的末屑染白双鬓,握刀的双手雕刻岁痕。在“西山碑廊”工程轰轰烈烈开始时,河南开封翰园碑林也正四处邀稿,李良晖老师个人还收到翰园碑林的邀稿信,当时李良晖老师戏言:人家是民间行为,我们是政府行为,不知谁能先办成?翰园碑林由开封市退休干部、年逾花甲的李公涛先生带领全家,节衣缩食,于1985年以只许投入,不许索取,迎难而上,奋斗不息的愚公移山精神发起创建的。如今已建成占地120亩,集古今中外诗词、书画、碑刻艺术之大成的文化园林。它依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对象分设中心碑廊和现代碑廊。有宋代碑廊、历代帝王名臣碑廊、绘画碑廊、篆刻碑廊、硬笔书法碑廊、少数民族文字书法碑廊、中年书法碑廊和国际友谊碑廊等,广纳当代书画巨匠名篇大作的3500块碑刻,成为“中国第一座最大的民办碑林”。相比之下 ,“西山碑廊”仿佛犹抱琵琶半遮面,人们迟迟未得见的大家闺秀。“西山碑廊”工程在财力、人力充足的情形下搁浅,个中缘由不得而知。
    因雕刻西山碑廊而结缘顺德的区昌荣,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定居顺德。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构思“中国书法艺术石刻”,并于2000年开始自资着手这个计划。其间曾咨询诸多书法家朋友,得到书法界朋友的热情支持与鼓励。区昌荣先生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搜集、整理、编排素材,备石料进行刻制,带领着专业人员,精心雕刻书法家的法书。他租了一个四五百平方米的旧工厂用作雕刻,另在大良连云路租了一间车库存放碑刻。
    李良晖老师也一直为这批珍品积极奔走,他说:“如果说勒流翰墨、容奇丹青具有生长发育的意义,则两者之间增加上一个富于民族特色和精神的书法碑林,必将大有助于丰富本区文化底蕴,并因其公开和可视的特点,定可纳入旅游资源而增添顺德人文景观的亮点。”为此他一直呼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海内外有心人士对此美举施以援手。
    如今,顺德正大力推进文化强区,而这批存留西山庙,凝聚着大量名家艺术心血和记录着顺德文化历史的艺术精品其实大有利用价值,更可成为顺德一笔难得的文化财富,况且都已果熟垂枝,现在就看如何个摘法了。
   

上一条:发现顺德·疾病缠身的黎简

下一条:走进顺德·顺德会馆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