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龙罗两大家族

走进顺德·龙罗两大家族

加入时间:2011-02-21 15:21    访问量:3209    信息来源:

2006年7月14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龙罗两姓丁当响
———闲话昔日大良龙罗两大家族
 
    在老一辈人记忆中,“龙罗两姓丁当响”这句老话可谓耳熟能详。因为云集清晖园周围与莘村一带的龙姓族人和大良隔岗附近与北门一带的罗姓人家曾参与管领着这个地方几百年文化经济社会的风骚。
 
 
七十年内祖孙三人  金榜题名的龙家
 
    先讲龙家。龙姓人家源于江西南昌一带,后迁到香山,宋末转徙大良。龙家自顺德建县后逐渐发展。清康熙年间,龙姓已经与罗姓、苏姓等人家一起在当时拥有大量旧沙田,并致力开发新沙田,为成为著名大家族,积累着土地与资金。
  清乾隆年间,龙家第一位进士龙应时诞生,它标志着这个家族终于有人通过科考踏进仕途。龙应时虽只担任过陕西灵石知县,但晚年还是用不菲的积蓄买下明末状元黄士俊的旧宅,他在一首诗中描绘了这片废园的景色:屋外园一区,宜菰蔌春和。于是,这位雅士“辟地栽花药,寄兴良不浅……抱瓮曾几时,新菘已可剪”。“勤动劳手足”、“力作菜盈筐”的他不仅躬耕菜田,更“养亲教子,名教自乐”,教子有方的他培养出儿子龙廷槐和孙子龙元任都登上进士榜。相比之下,东莞余荫山房的主人邬彬,虽以父子同登科而名扬远近,但也不外是父子举人。声隆如龙山的温家也只是温汝适、温承悌父子进士而已,而龙家却在不到七十年间祖孙三人“脱去蓝袍换紫袍”,在当时顺德可算凤毛麟角。
  随着龙家几代人对状元旧园的不断扩建修复,龙家也逐渐走进诗书传礼、簪缨鼎食的兴隆时代。据笔者统计,龙家共出进士6人,举人16人,监生贡生十多人,官职最高要算龙建章(1872~1925),他是光绪进士,民国时代官至邮政总局局长,交通总长。他在袁世凯政府担任贵州巡按时,面对袁世凯力求恢复帝制、众人观望自保的情景,挺身而出,强烈反对,并致电徐世昌,要求取消筹安会,响起全国各地反对帝制的先声。
 
龙廷槐奠定龙氏的社会地位
 
    不过,龙家影响最深远的还是龙廷槐。乾隆年间,顺德人口多达两万人,地少人多的困境逼迫着顺德人开发滩涂并改良为沙田,后来顺德与中山人因沙田归属而渐生冲突,再加上纵横两地的土匪趁火打劫,获渔翁之利,往往颗粒无收,令民众苦不堪言,龙廷槐率先发言,他倡议成立“护沙队”。他在《拟照旧雇募守沙议》中更明细计划每年招募护沙队员,且“备船只,具炮械,招伙伴,在沙防守,捕盗防偷,与正疆齐息争抢”。他还规定“二月每亩收耕户米三升。”“七月八月又复每亩收耕户米三升”以保证护沙人员的正常收入,也保证了人们的土地使用安全性。咸丰年间,沙匪潜入桂洲,纠集党羽,四处搜掠,桂洲也仿照昔日龙廷槐的模式组织护沙局。可见其影响深远。
  此外,龙廷槐还热心公益,曾奔走募捐白银两万多两作为公益金,“凡济贫养士拯荒皆赖焉。”后来海盗张宝仔率众进犯顺德,龙廷槐率领民众组成联防队,并自捐资金招募士勇,筑台备战,后来他们在现西山庙处得旧日大炮,更令斗志大增,他们持械抗敌,勇退悍匪,而在整个过程中,龙廷槐凸显出一位太平时躬身教化民众,危难时挺身解民厄困的纯粹知识分子形象,龙家声望也不断攀升。
 
龙元僖将龙家再推高峰
 
    时光流转到嘉庆年间。龙家又走出一位进士,他就是龙廷槐的侄子龙元僖,他不仅曾担任国子监祭酒、会试副总裁、还担任掌管皇家宗庙祭祀活动的太常寺卿,后人多称他为龙太常。他在世时和被后世人所称道的莫过于组建广东团练,抗击外敌入侵。
  咸丰七年(1857),英法联军占领广州,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朝廷急令当时正在顺德家乡的罗敦衍和龙元僖组建团练。于是,他们马上在大良的兰轩公祠成立广东团练总局,组织了超过一万人的队伍,更在后来取得反攻广州等一系列战役的胜利,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外敌的气焰,激起了民众的斗志。当然,在设立团练之际,他们奏请设立护沙公约,战争结束后,龙元僖如先辈般热心公益,他曾借用青云文社公款设立顺德团练总局,以备战争之需。此外,修筑破旧堤围,疏通河道,不遗余力。光绪十年,他经营多年的大良义仓成立,这是他花费晚年最大心血的公益事业,因此他在当天赋诗志喜:昆虫务重已多年,镜里头颅也皓然。于我何求徒竭蹶,干卿何事强肩。崎岖谬揽澄清辔,汗漫虚乘大愿船。自笑迂疏还自慰,天仓今照五峰巅。
  确实如此,衣食无忧的他本来可以悠闲自在地颐养天年,但眼见富穷难均的他还是拼出自己最后几年光阴完成心中最后的愿望,因而他也水到渠成地成为继龙廷槐后大良又一民间缙绅领袖。
 
庞大的龙氏家族
 
    另外,作为诗书礼仪之家,龙氏家族不仅科举人多能吟诗作画,如林家强先生总结的那样:“龙迪猷工画梅竹,龙天保善画花鸟,龙世权善画梅兰竹,龙锡桢工画山水,龙光庆工画花鸟草虫,龙寿年画山水笔墨苍浑,龙凤镳画山水秀逸”,成为秀出岭南的书香世家。
  龙家不仅自身谋求发展,更与本地大族豪门结亲联盟,如杏坛昌教黎兆棠的女儿黎春熙就嫁给龙家子弟龙泽均,而龙元任的孙子龙令宪更成为清末咸丰探花李文田的女婿。龙凤镳与当时的番禺大名士梁鼎芬又是表亲关系,而龙家还与大良名士黄丹书、碧江苏氏家族沾亲带故,他们彼此依存,互借声威,共同构成庞大的社会关系网络,因而名噪一时,声传百年。
 
南门罗与北门罗
 
  大良罗姓家族,根据北门罗姓和南门罗姓的族谱记载,他们都说自己源于当年率领珠玑巷民众南迁的首领罗贵。其后人散落大良南北各处,并形成南门罗和北门罗两大家族,但从族谱分析来看,他们一直似乎没有太多交往,且北门罗氏历史更长。
  到明代,大良罗姓十分活跃。正德年间,他们申报潭洲海面半江东翼等税田,到万历年间,更申报开垦。顺德建县更是以大良罗忠为首的一群社会贤达在朝廷平定黄萧养后出面申请政府建立起来的,可见当时罗姓家族的分量与声望。此后,大良罗家也有明代的罗虞臣、清代的罗天尺等名噪一时的名臣文士。
 
南门罗出了位户部尚书罗惇衍
 
    到清代后期,南门罗姓族人罗家政在嘉庆年间中举人,后任越华书院院监,最后应当时顺德知县的邀请担任《顺德县志》的负责工作,其儿子罗惇衍更成为晚清鼎鼎大名的人物,为罗家成为大良望姓注入一股鲜活而澎湃的力量。
  罗惇衍曾任户部尚书、工部尚书、武英殿总裁等官职,在任职期间曾力荐林则徐、骆秉章、曾国藩等人出任各种要职,使这批俊才杰士得以脱颖而出,支撑着危机四伏的晚清大庭,罗敦衍一生推崇“诚意正心”之学,曾国藩曾在日记中写道:罗椒生来久谈,有志之士,暗然日章,不胜钦佩。可见他言行合一。
  后来,他与龙元僖共同出任监督团练大臣,领导广州地区各县抗击英法联军,功绩瞩目,后调任京城,他在与龙元僖联手创办理邑局、沙局、文社时,谦和冲淡,礼贤下士,令诸事谐善,深获好评。当然,在组建顺德护沙共约时,龙罗两家也趁机将其他地方沙田兼并自己名下,构成一个跨地域组织,获取巨利。
  不过,他的几位儿子,深得父亲醇雅遗风,不仅力谋公益,更淡于仕进,专心设帐授徒,著书立说,成为当时大家族,此后罗家更绵绵不绝地走出罗惇曧等这些名扬京华和近代文化史的名士大家,而罗氏也积极与当地大族盟结婚姻,如罗惇衍的女儿就嫁入杏坛北水尤氏家族,至今这位罗家小姐的画像还栩栩如生地悬挂在尤氏后人厅堂上。
 
历史悠久的北门罗
 
    北门罗姓早在明代万历年间已开始申请报承拥有沙田的手续,在《豫章罗氏族谱》中就记载着当时申报的记录,如政府调查后说明“与别家田土并无干涉”,并同意“理合报承丈量,纳饷升科,工筑收户粮差”。
  北门罗氏还在百年前创建了本原学堂,成为顺德第一家男女同校的学堂,培养出一批杰士俊才,而一直研究清代后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宗族及乡绅问题的日本历史学家西川喜久子,曾有《<顺德北门罗氏族谱>考》一书,详尽介绍北门罗氏的来龙去脉,如今仍静静地躺在图书馆深处,等待着后人去研究钩沉、梳理、丰富、完善这个家族那逝去的历史。
 

上一条:走进顺德·方言试考.8

下一条:走进顺德·方言试考.9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