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再说大良龙罗两姓

走进顺德·再说大良龙罗两姓

加入时间:2011-02-21 15:31    访问量:1532    信息来源:

2006年8月4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再说大良龙罗两姓
 
    上月《龙罗两姓丁当响》一文刊登后,收到许多热心读者的来信、来电甚至族谱,要求作者对这两个大良大家族进行更深透详尽的介绍,他们认为可通过这两个家族了解当时顺德望族的许多细节,作者应读者要求,又研究再三,再撰一文,对前文所未涉及内容进行论述,也引用了一些最新发现的资料,希望能满足各位要求。
 
多年前北门罗氏本原堂即后来改本原小学状貌
 
龙罗两家本为几代世交
 
  在外人看来,龙罗两姓为一时两玉,似双峰并峙,也不多见互相往来资料。但从龙罗两姓族谱中分析,他们其实血脉相容。从明代开始,龙家就开始有女孩嫁入北门罗家,如十四代龙升的女儿“适北门罗”。二十三代龙时雨“配城北罗氏,女儿长适城南罗”。二十四代传人龙泰来的女儿嫁给“北门罗”。一直到清道光年间,龙葆璜的几位女儿,“三适城门罗惇晁,四适金榜梁汝芸,五适城南罗惇以”。可见他们其实是儿女亲家。
  清晖园的龙廷槐作为翰林学士,自是顺德举足轻重的太史公,他平时惜墨如金,不过却颇费笔墨地为罗家三位名人撰文称颂,可见彼此交往非比寻常。第一位他笔下的人物是罗懿赐,他是罗家十七代孙,此人“负族望,饶于财,谦约自守”,令“遇者不知其为世家子”。后来,龙廷槐与罗懿赐的孙子罗用梁同为粤秀书院同学,再后来他罢官南归后,又与罗用梁一道相处,发现他“能守素履重”,询问原因,得知他从小受教于罗懿赐,遂深感这位乡间处士道德与教育的绵长与深远,于是欣然提笔应邀为他撰写墓志铭。另一位他深为佩服的罗士章先生,“数十年来冠婚大事以至一粟一丝”,都与夫人一道“经营于外,赞助于内,以故饮食衣服,内外长幼,莫不均一,妯娌间熙熙雍雍,曾不知彼此之异。”在文章末尾,龙廷槐透露说,他与这位罗士章的两个儿子一直有往来,因而得知其父亲的为人,以此也可见龙罗两家交往的密切无间。还有一位罗今恺先生,龙廷槐也写道:此人“以读书敦行见重乡党,屡试不遇,遂闭门寡出,日以教训子孙为乐,赋性坦易,与物无忤,持躬俭约,独义所为。”这些龙廷槐笔下的罗氏人物,大多简朴纯净,与物无争,他们的人生境界也正是龙廷槐所追求的理想,因而笔倾深情,纡缓从容,且舒婉有致,人物跃然自出。
  龙元任,也就是龙廷槐的儿子,这位同是进士出身的名士,在后来也为北门罗家的罗俊峰及夫人双寿撰写赞文,他称先生“性静默,喜读书,平生无疾言”,因而自己也“私心敬之为德师”。因而也欣然作序,以颂其寿。
  从这些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龙罗两姓交往密切的程度。
 
状元黄士俊与大良龙家的交往
 
  以前论述龙应时购买黄士俊府邸一事的文章,都没有涉及龙家与黄家的交往。其实,远在明朝,黄士俊与大良龙家就交往颇深。在龙家“悟斯翁”七十大寿时,黄士俊曾撰写《悟斯翁龙先生七十一初度序》。文章中,黄士俊称颂这位悟斯翁“恬淡无为,游德之园,所称有道”。还说“翁婿何希章等五人以及外甥苏绳武皆文章之彦”。此外,他还称赞这位悟斯翁“精六艺,傲坟典,广通淹博,芳泽儒林”。在赞文末尾,我们还看到:“明赐进士及第,特晋光禄大夫,左柱国太保兼太子太师吏礼部二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碧滩渔叟眷友生黄士俊拜手撰”的落款。黄士俊留存人间的文章本不多,这篇弥足珍贵的遗文也成为龙黄两家交往的文字见证。这也顺理成章地解释了后来黄家衰落后,龙家重金购下状元府邸并一直保存众多建筑物名称的潜在原因。
  据前人潘定宇介绍,黄士俊于1607年于“城门外华盖里聚麟坊建府邸,人称状元府。后来建天章阁以及四幢平房及祠堂一所”。1621年,建灵阿之阁,天章阁与灵阿之阁为安放敕书大楼。天章阁为五层,高度约二十米,拆于1958年,龙家入住后一直沿用天章阁名称,龙元任的文集就叫《天章阁诗抄》。
  另外,在甘竹滩,昔日有黄士俊仓御赏书画处的宸翰楼以及他父亲读书的凤池阁,可惜现在都与昔日的文章一道湮灭无踪,难为人知。
 
关于北门罗家本原堂
 
  最近,本原幼儿园平移数米,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本原堂的历史也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其实在罗氏族谱中,有一篇《阖族营建本原堂议》,论及北门罗氏来大良时间为宋绍兴四年,即1134年。又讲“迄今四百余载”,再看落款时间是“万历壬辰吉旦”,即1592年。可知这座本原堂距今有414年历史。
  当时北门罗家因希望能“申历世本原之思”,故“捐金佥议,聚财鸠工”。但因“堂祠之金浩大”,于是倡议“阖族丁田合计人每丁出银一钱,田每亩出银二分,有超出额外者尤见一念仁孝惓惓至意”。从后面列出的名单可见,当时不少族人都踊跃捐款。不过,从罗氏族谱中可知,这座本原堂经过多次重修。因此,前一阵子不少人对具体建筑年份曾发表过不同意见。一位罗姓后人罗竹蕴先生为笔者提供了一份经他仔细观察本原堂建筑特色后撰写的分析,他写道:祠宇建筑,明代一般多用东京夹木作梁柱桁角,清代则多用坤甸或柚木。明代用石料多为红砂岩,清代多用花岗岩。以此推测,亦可估计该祠堂建于明代,因该祠堂除门面及天阶用白石外,内层及护栏都用白石,所有木材多用东京夹木。罗先生从实物上印证了罗氏本原堂的建筑朝代,确实与历史记载相吻合。至于年代的具体时间也因族谱的记录而迎刃而解。
 
黄士俊为龙家寿翁撰写的赞文

上一条:走进顺德·祠堂分猪肉

下一条:走进顺德·方言试考.10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