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顺德农谚趣谈

走进顺德·顺德农谚趣谈

加入时间:2011-02-22 16:30    访问量:1985    信息来源:

2007年06月23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李健明 
 
天地革而四时成
——顺德农谚趣谈
 
    端午刚过,老人们就开始唠叨:食过五月粽,寒衣收入栊。确实如此,虽然此前也曾挥汗成雨,但一夜清风,人们又急匆匆掀柜取衣,御寒抵冷。不过,龙舟竞渡后,粽子吃过,大家也就尽可放心等待炎炎夏日的到来。
 
 
虫声新透绿窗纱
 
  【在顺德,几百年的农耕经验,让先民习惯于抬头望天,低头看水,观雨测云,听虫察鸟,并总结出一套通俗易懂、实用幽默的农谚,至今读来,仍觉满口清鲜,更可让人在一字一句中回归到晴耕雨读,夏耘冬藏的田园时代,不少至今仍能排上用场。】
 
  先说雨吧。古人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顺德人讲“七月落金,八月落银”,当令飘雨,滴水贵如油,但失时恶雨,却常令时节紊乱,且往往带有一种自然界的暗示。如“雨打惊蛰节,二月雨不歇,三月田旱裂”。本来惊蛰就是春雷惊醒蛰睡万类,所谓“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更令它们萌动苏醒恢复本性,如“惊蛰到,青蛙叫,惊蛰到,鱼咬钓”,但雨淋惊蛰节,则失时恶雨便致阴雨连绵,三月又雨水断缺,日晒田裂,所以,最好惊蛰起雷,则当年多谷丰稻盛。因而人们多喜欢在多阴少晴的惊蛰时分牵牛犁田,以求春分时庄稼能接通地气,令谷饱稻壮,瓜大豆硕,共携手描绘出“东风染尽三千顷,白鹭飞来无处停”的醉人图景。
  再说风吧。本地流传一句谚语,有点幽默:“清明三日北(风),冷到口黑黑”。清明时节,冷雨纷飞,再加上寒风料峭,不绝如缕,若身孱体弱,迎风久立,确实难以消受那番风雨。而“六月北风吹,台风跟着追”,这确实跟地球自转有点关系,但前人无法理解,只好熟背谚语,以作法则,不过,台风是否来,人们也总结出一个妙法,就是看井水。在农村,每当此时,老人们总会有点神秘地拉着你的手来到井边,然后藏掖不住自豪地正色告诉你:井水变色,台风紧逼。记住啦,小伙子。然后背着手,悠然远去,留下一个在井水上看到瞪大眼睛看着自己的自己,不过,老人倒是没有告诉我们井水变成什么颜色,但以后也不妨一试。
 
淋湿土地衣 就有百日黐
 
  【失令风雨往往令本来应节合律的春风秋雨“倒行逆施”,叫人措手不及,更让人愁眉难展,不过,人们在逆风横雨中还是总结出一套预测方法,虽然无法改变天时,但也聊胜于无,这也折射出顺德农人特有的那种淡定与从容。】
 
  二月初二,是民间隆重的土地诞。杏坛龙潭一带更有庆土地诞抢花炮的习俗。不过,老人们总是略略皱着眉头探头出窗不时看看天上云彩,因为他们最担心那不请自来的“白撞雨”从天而降,因为古谚中一直有“二月二,淋湿土地衣,就有百日黐”的说法,也就是说,这天若春雨把土地爷的衣服淋湿,那么就有一百天的绵绵细雨,极不宜春耕播种,所以昔日农民多期盼这一天阴晴无雨,因为“千金难买春头旱”。顺带一提,也在杏坛,不过是在北水,每年十二月二十二的神仙墟,人们总喜欢在这里摆卖农物,但无论是多么晴朗,总会突然下起雨来,几乎年年如此,真叫人无法解释。
  上文已说“七月落金,八月落银”,而九冬十月则是落泥尘。至于“九月行雷损五谷,十月行雷损六畜”,则因秋行春令,阴阳不调,《吕氏春秋》也说:“行春令,则其国乃旱,阳气复还,五谷不实”,看来,老农观察也与古书暗合,因此,老农最怕冬天打雷,因为古谚早就说过:冬打雷,五谷失收六畜空。所以,春秋时节,人们所盼不同,“早禾望白撞,晚造望秋霖”,因为白撞雨冷热变化强烈,往往将害虫一下子灭死,而深秋地旱,一场从天而降的秋雨自然让庄稼酣畅淋漓。
 
月生毛 雨唠嘈
 
  【良人犹恐催耕早,自扯蓬窗看晓星。人们早已习惯早晚看星观云,令一天风雨阴晴了然于胸,以便荷锄悠然,避雨茅舍,享受一种别样的浮生半日闲。】
  细细阅读前人总结的一些简便天气预测方法,十分有趣,如“雨洒五更头,行人不用愁”。也就是五更下雨,远行人不必为天亮雨晴担心,因为天亮必雨止放晴,而“朝看东南,晚看西北”至今仍可使用,那就是若早上看到东南方云暗如积则雨至无疑,这确实比听天气预报更准确且省事。另外,一些天气预报法则也用心良苦,但效用奇妙,如“朝起红云雨洒洒,晚起红云晒坼瓦”、“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顶黄光,大雨满塘”、“东闪雨重重,西闪日头红,北闪长流水,南闪大南风”。这些短如歌谣的谚语,琅琅成诵,若教授蒙童,确能百益无害,受用终身,再如“日落西边晴,来日投光明,日落天边红,无雨定有风”至今仍能屡试不爽。
  另外,农人从各种动物的异常行为中也总结出一大批实用精辟的谚语,如今读来仍大有作用。如“未到惊蛰先开口,冷到有气无地透”,就是说惊蛰未到,则蛙鸣虫叫,未来的日子则寒雨不断,无处躲藏。“燕子高飞日头红,燕子低飞雨又来”,其实是燕子穿梭空中时,雨点积尘悬浮空中,加重燕子翅膀负担,因而只能低飞盘旋,但确也预示着一场大雨将翩然而至,而“蜘蛛收网蛇拦路,浅滩也要船来渡”,则因这些动物对洞穴空气的湿度感觉特别敏锐,无法忍受洞中湿度变化,只好收网躲藏,出洞换气,至于“萤火飞高,檐口雨滔滔,萤火飞低,日头晒死鸡”,其法虽神,但如今山野推平,萤火难寻,待到夜半山中找到时,恐怕已大雨滔滔,归家无望。虽然,手中还拿着那只可怜的萤火虫。
 
双春闰月好耕田
 
  【根据风雨阴晴,人们适时播种,往往能避逆趋吉,事半功倍,因为有天相助。】
 
  农耕时代,不少谚语都是千金难赎的耕作经验,如“正月种竹,二月种木”。温暖多雨的新春时分极宜翠竹出笋抽叶,茁壮成长,而树木也得有润土滋养,自然根深芽壮,前人说: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正是这个道理。至于“正姜二芋三薯四葛”,无疑成为简练的播种要诀,而“清明前,好莳田,清明后,莫种豆”,则说明清明后雨水渐减,豆苗缺乏定根春水,不易发芽抽根,因而,前人提醒后来者“春争日,秋争时”。一日一时不同样,正如采茶清明谷雨前后,价格判若云泥。虽赶时争分,但经验丰富的老农却晓得轻重缓急,因为他们知道,各种豆瓜物性不一,应因才施肥,才能收成满仓。所谓“阴姜晒芋”、“勤瓜懒豆”、“松薯密葛”、“干兰湿菊” 等,所有这些植种技巧,都要言不烦,一句到位,其实是一代代农人积累修改,完善提炼的农业耕作精粹,现在我们终于明白小时候看到瓜农总是蹲在瓜棚下捕虫施肥,而田埂上的黄豆绿豆则无人打理,任其疯长横生,原来妙理在此。
  前人有句谚语印象颇深:想食瓜,断横丫。乍看莫名其妙,再想妙不可言。瓜秧渐长,互争养分,只要掐断横枝,才能养足水充,瓜甜身壮。此外,“疏姜大肉,疏禾大谷”,也让人想起当年密植禾稻,谎报丰年的岁月。
 
夜雨剪春韭
 
  【每当春夜,人们心头总涌起杜甫那句“夜雨剪春韭”的名诗,眼前自然地浮现出他戴笠推门,冒雨摸索,弯腰伸手,剪韭春田的景象和他那种“半杯浊酒待君温”的雅人深致。】
 
    不过,这位大诗人在大炒韭菜时,不知道他是否知道“生葱熟蒜,半命韭菜”的诀窍?因韭菜半熟,才汁饱叶嫩,生熟适度,吃起来才爽嫩多汁,这可是顺德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此外,顺德人还知道根据时令,物类适时,所谓“春吃韭,夏吃藕,冬吃萝卜秋梨”,还知道“春吃花、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不过,最著名的还是“春鱼边秋鲤夏三鯬”。因新春鱼边鱼、夏日三鯬、初秋鲤鱼都肉腴体丰,肥美无比,自然引得人们举箸频频,一记难忘。不过,在夏天,人们也记得“天乌乌,好慈姑,天红红,旺禾虫”。前人说过“夏暑雨,禾中蒸郁而生虫”,大雨倾盆后,禾虫随雨水涌到田头,人们便拿着网去打捞那纷涌而至的禾虫,然后拿回家弄盘焦香喷鼻的钵仔禾虫,无疑是夏日雨后最美味的晚餐。至于“清明虾,贱过沙”,人们自然知道这些硕大透明,柔嫩味甜的清明大虾纷纷上市,也就不会放过这个价贱物佳、大啖其虾的时节,而“春分蟹,钱难买”,人们也深谙其未经交配,嫩若春笋的妙理,所以多默不作声地逮到一只算一只,最后逮不到就只好将美好的愿望深藏心中,待到菊黄蟹肥的深秋,再持螯把酒东篱下,一醉方休。而“处暑番薯白露菇”、“十月蔗头甜到尾”则连村头小童也熟诵于心。
  鱼米之乡的顺德,应节物类纷繁多样,确实令人惊喜不断,口福难浅。
 

上一条:走进顺德·乐从文物

下一条:走进顺德·顺德人间世情谚语趣谈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