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 >走进顺德·大良李氏家族

走进顺德·大良李氏家族

加入时间:2011-02-22 16:38    访问量:3480    信息来源:

2007年07月21日  来源:珠江商报  作者:刘桂香
 
大良李氏家族:
只有滩声似旧时
 
家族简史——
 
大良三李
 
  假如你是大良人,姓李,并且生活在六七十年前,那么,你在与人交道的过程中,一定会经常被问到一个同样的问题:“你是大门李、东门李还是新基李?”
  李姓,在大良为一大姓,李姓人在大良有三个相对较集中的居住地,即大门、东门和新基,世人便把居住地冠于姓前对其加以区分。
  据东门李第22代后人、现顺德书法家协会主席李良晖先生说,东门李的始祖北宋时期为避战乱从中原南迁到大良,始祖名信,字文泉。李良晖说,与始祖李信同时南迁的还有他的兄弟李懿和李侃,但他们没有在大良落脚,而是分别到了新会、鹤山。至于大门李、新基李的始祖是何人、何时从何地迁来,则不可考(如有知情者请与作者联系,22221153)。
  李良晖先生说,东门李是一个耕读世家,没有出过什么达官贵人,族中可考的人物一为六世祖李子长,他是明代中期广东著名画家;一为另一六世祖李道的夫人何氏,因节孝受皇帝旌表;一为十九世祖李逢琛,光绪举人。
  大门李则算得上举仕较多的望族,县志可考的有功名的族人有:光绪进士李彝坤,曾在广西贵县任知县,后做过顺德一中第四任校长;另有光绪举人李耆龄、李登贤,光绪武举李甲元等。
  新基李族中出过什么闻人,则不可考。
 
家族掌故——
 
东门李又叫“花基李”
 
  老一代的大良人或许知道,东门李还有一个别称叫“花基李”。这个别称由何而来呢?
  据李良晖介绍,这个称呼与东门李家第六代后人李道的夫人何氏有关。李道在夫人生下儿子不到两个月就去世,21岁的何氏守节不二,一人靠纺织等维持家庭生计,抚养子女。
  除守节外,何氏亦至孝,咸丰版《顺德县志》何氏传中说“姑温氏老病,躬侍汤药不离,每焚香祝天,祈代姑殁,罄簪珥营葬”,其贤良孝顺被乡人称颂。
  某日,李家屋后空地忽然长出一种白花,香味独特,适宜供在案头。何氏便叫人摘下拿到门外去卖,所得银钱得以帮补家用。李家空地长奇花一事不久传扬开来,大家都认为此花是上天对何氏节孝的回报。地方官将何氏事迹上奏朝廷,何氏因此得到朝廷表彰。从此,东门李家就因有奇花且受皇帝表彰而得到“花基李”之称,“东门花基李”由此成为大良的一个家族品牌。
  所以,李良晖记得,通往东门李祠堂的那条路过去就叫“花基达道”(即现在的花基大街)。他说,这是祖上在大良留下的唯一可纪念的痕迹。
 
 
 
始祖山坟可作店铺
 
  李良晖说,东门李始祖李信去世后葬在现在的华盖路仁爱医院对面,山坟气派非同小可,地面以上的坟台有三层,坟墙用石围半圆,第一层较宽敞。山坟紧挨路边,故自从华盖路成为商业街后,这座山坟的一直被人租来做生意。李良晖印象中那里做过生果店、花店等。
  这座山坟成为大良的名冢,被乡人称为“李家大山”,在民国版《顺德县志》中大良街的地图上,就有李家大山的名字和标识。
 
17世祖买山岗做家族坟场
 
  东门李17世祖务农赚了钱,因同情家族中贫穷之人死后买不起地安葬,所以买下大门附近的横芝岗,作为族人去世后安葬之地。只要是李氏族人,即使没有钱置地也可埋在那里。
  李良晖记得,他小时候清明节还随家人到过横芝岗上坟,岗上所葬基本都姓李,上坟的后人也省去了很多奔波之苦。
 
抗战胜利数百族人祭祖、拜山
 
  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百姓欣喜若狂。东门李氏族人将祠堂修葺一新,全族二三百人浩浩荡荡到祠堂祭祖,并到始祖李信山坟拜祭,将抗战胜利的消息告慰先祖,场面盛况空前。当时的李良晖只有五六岁,但也记住了当时的热闹。
 
家族闻人——
 
怪异画仙李子长
 
  李子长,名孔修,号抱真子。明正统元年(1436)生,嘉靖五年(1526)卒,明中叶广东著名画师。
  民间有关他的传说甚多,如说他画的猫能捉老鼠、母鸡会下蛋、鸟儿会飞、鱼遇水会游等等,皆因其画艺高超、所画形象栩栩如生的缘故。
  子长曾赴省参加乡试,见贡院搜身太严,考生人人都要从头到脚被掀揭一通,十分反感,掷下笔砚,扬长而去,从此终身不再涉足科场。据传后来有人在贡院附近建掷砚亭纪念他。
  子长以怪异著称。时人喜爱他的画,争相收购,可他偏自矜贵,不肯滥画。某次,布政使朱英以二十石大米求他作画,他适逢断粮,才漫不经心地涂了一幅,尽家中器皿,装了不到两石米,其余全部退回。
  他终年穿宽袍戴大帽,每晚和衣而睡,日常深居简出,沉默寡言。据说他有一年到衙门纳粮,知县见他仪态奇异,招他上前询问姓名,他不回答,只拱拱手,知县再,还是拱手,知县生气,命皂役将他打了五大板,打完之后他仍然一声不响,知县无可奈何,只好放了他。这事一时传为笑谈。
  子长中年师事大学者、书法家陈白沙,结为知交,时人誉为“书画两绝,陈李二仙”,后人可在《陈白沙集》中读到他为李子长的题画之作。
 
顺德一中第四任校长李彝坤
 
  李彝坤,字次甫,光绪戊戌补殿试庶吉士,曾任广西贵县知县。晚年居乡间,于1915~1918年任顺德一中第四任校长。
 
  金峰书院掌教李逢琛
 
  据李良晖介绍,李逢琛是他的曾祖父,受业大学者南海朱九江,21岁中秀才,得第一名;43岁时中举人,得43名。因为他是东门李唯一一位得功名者,所以整个家族非常自豪,他本人亦得到乡人族人的尊崇。
  李逢琛虽有功名,但并未任官职,曾任金峰书院掌教(位于现大良仙洞附近,即大良职业中专附近)。
 
后人访谈——
 
“我把家谱亲手烧了”
——对话东门李氏第22代传人、顺德书法家协会主席李良晖
 
  
 
  记者:您见过六世祖李子长的画吗?
  李良晖:见过。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张李子长的画像,是原汁原味的明代作品,像上有罗天尺(大良人,清代岭南著名诗人学者)题的赞。还有一张李子长的画,画的是芦雁,上面也有罗天尺的题跋。这两件作品原来存放在祠堂里,兵荒马乱时期寄放到我家。之所以放在我家的原因,可能与我曾祖父在族中的威望有关。很可惜的是,它们躲过了战乱却没躲过运动,都在文革前后被毁了。
  记者:东门李家有族谱吗?
  李良晖:当然有,就存在我家,我翻过,是手抄的线装书。
  记者:现在还在吗?
  李良晖:烧了,包括一本大良龙氏族谱和一本罗氏族谱,都是木版印刷的字典式的一大本,很精美的。都是我自己烧的,不赖人。在当时的政治空气下,为了活得好一点,这是很无奈的。
  记者:太可惜了。
  李良晖:可惜的东西太多了。我的高祖父手抄了一柜子书,主要是地理堪舆和武备方面的书籍,图文并茂,很有价值,家里把它们奉为神物。小时候我还经常去翻看里面的图画,那些习武的技艺,一招一式都配了图,很有意思。
  还有我曾祖父听大学者朱九江讲学的笔记,他进京赶考过程中沿途的日记。以及李文田的像及他去世时的讣闻,等等,都是很珍贵的东西。结果都给毁了。很多都是我亲手烧的。真是很惨痛的记忆。
  记者:您觉得家族精神可以血脉相传吗?
  李良晖:可以。一个家族的祖先提倡什么,坚持什么,他的后人是会在他所提倡和坚持的方向取得成就的。以我的九姑婆为例,她嫁入杜家,杜家是坚守儒家规范的书香之家,我的九丈公到我家来见我曾祖父(他的岳父),是要行跪拜礼的,他们对子女的读书也要求很严。所以,他们家的九个孩子,全部成了才,都是什么华工的、华农的、中山医的教授,这些子女现在大部分在国外。
  我没有读过小学,但因为我的祖父曾在家里设私塾,儿时的我就跟着他的学生听他讲四书五经,所以有一定文化根基。新中国成立后,没有念过小学的我经过一年补习后考上了顺德一中,进而考入师范,从此也继承家祖衣钵,当起了教书匠。
  就是说,一个家族的家风、一个家族先人的榜样,对这个家族后人的成长影响是很重要的。
 
  (参考书目:咸丰、民国合订版《顺德县志》、《顺德历史人物》张解民等编著)

上一条:走进顺德·大良罗氏家族

下一条:走进顺德·大良龙氏家族.上

【返回】【顶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