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11-02-24 16:31 访问量:4198 信息来源:
20世纪前半叶:多元化的顺德书画
1911年后,清代既亡,民国建元,给书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广东书法史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书法群体——遗老书法,由于他们大多集中在广州、香港,因而使这两地自然成了广东的书法重镇。在这批遗老书画家中,顺德籍者就占有一半以上,所以遗老书画也就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特色。
此外,学者简朝亮、蔡守、谈月色、邓实、岑仲勉、诗人黄节以及画家胡藻斌等代表了这一时期顺德书画的另一特色。
(一)遗老书回家
所谓遗老,特指在清代取得功名、但在新朝仍然效忠前朝的人士。很多时候,遗老是抱残守缺的代名词,但在这里,笔者仅将其作为一个书画群体来考察,剔除了那种语含贬义的讥讽。在这批遗老书画家中,有以功名著称者、有以书法见长者、也有以绘画见长者。笔者特将其主要人物列举如次:
邓华熙(1826-1916年),字小赤,顺德龙山人,咸丰元年举人,官至安徽、贵州巡抚,工书能画,书宗二王。其子邓本逵(原名仪,字用甫)亦擅书。
欧家廉(?-1925年),字介持,顺德陈村人,光绪乙未翰林,官至湖南道监察御史,书法受杨守敬影响,笔重神凝。顺德博物馆藏其作品。
李彝坤(?-1930年后),字次甫,顺德大良人,光绪戊戌进士,官广西贵县知县,曾与编《顺德县志》工行书。
何国澧(1859-1937年),字定怡,顺德水藤人,光绪乙未翰林,历任国史馆纂修及武英殿协修。著有《古镜妄言》等,工行书。
梁用弧(?-1920年后)字次侯,顺德人,光绪戊戌翰林,散馆改户部主事,张勋复辟时任邮传部左丞,工楷书,书学朱孝臧。
温肃(1878-1939年)字毅夫,顺德人,光绪癸卯翰林。平素留心乡邦文献,著有《陈恭尹年谱》等十余种,又与黎湛枝等合编《德宗景皇帝圣训》。长于书法,其书学米氏,在遗老中影响较大。
周廷干(1852-1936年后),字恪叔,顺德龙山人,光绪癸卯翰林,曾与编《顺德县续志》,工楷书。
岑光樾(1876-1960年),原名孝宪,号鹤禅、圆净,顺德人,简朝亮弟子,光绪甲辰翰林,入读日本东京法政大学。宣统元年授奉政大夫,历任实录馆协修等职。辛亥后南归,与陈伯陶在罗浮修道。后移居香港,著有《鹤禅集》等。其书法赵子昂,圆浑遒劲。
龙建章(1872-1925年),原名寿英,字伯扬,顺德大良人,光绪甲辰(1904年)恩科进士,钦点主事,官邮传部承政厅厅长,出国考察政治大臣参赞等职。参与续修《顺德县志》。工书法,宗晋唐宋名家。能写楷、行、草各体。顺德博物馆藏其书法作品。
简朝亮(185l-1933年),字季纪,号竹居,顺德人,朱次琦弟子,毕生以著书教学为业,有《读书堂答问》等十余种。简朝亮不轻为人书,长于行书。
苏若瑚(1856-1917年),字器甫,号简园,顺德伦教人。举人出身,李文田弟子,精研碑帖,书法魏碑,深厚壮柔;兼擅绘画,尤善荔枝。其子苏宝盉(186l-1938年),字幼宰,光绪丙午贡生,能承家学,书学李文田。顺德博物馆藏其行书和楷书作品。
罗濂(1862-1941年),字云翘,号勺庵,顺德大良人,诸生,著有《罗云翘诗文集》等,书学苏轼及米元章,饶有大气。
龙令宪(1868-1938年),字渚惠,顺德大良人,龙元任孙,李文田之婿,监生,善行书,学何子贞笔意。
龙应奎(1873-?年)字壁侯,顺德大良人,光绪举人,候补内阁中书,善草书。
伍文祥,字少云,顺德水藤人,光绪癸卯科举人,行书学苏东坡。
连作霖,字雨朝,顺德大良人,光绪辛丑举人,拣选知县,楷书学颜真卿。
其实,顺德籍的遗老书画家还有很多。由于受材料所限,以上所列难免有遗珠之憾。
(二)诗人书家黄节
顺德籍的黄节(1873-1935年)是近代岭南著名的诗人、学者,但同时也是书法家和美术活动家,在近代岭南乃至中国诗歌、学术和书法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地位。
黄节初名玉昆,字晦闻,号纯熙,别署晦翁、佩文、黄史氏、甘竹滩洗石人、蒹葭楼主等,人称南国诗人、诗人厅长等,曾游于简朝亮(人称简岸先生)门下,又执教于北京大学,于近代诗歌、学术尤有杰出贡献,著有《蒹葭楼诗》、《诗律》、《粤东学术源流史》、《文学史概论》、《诗学》等,另注有诗集多种,与梁鼎芬、曾习经、罗复堪并称“岭南四家”。
黄节本来是以诗出名,但他自己却称其诗不足以传,而书法则闲淡自适,可见其对自己的书法是颇为自得的。他的书法上追唐人写经,复参以南宋米芾的笔意,再受其师简朝亮的影响,最后独创一体,形成自己古雅淡逸的风格。他用笔随意、淡雅,麦华三评其书的境界清高,如寒蝉饮露,轻盈欲仙。又如悬崖古树,蟠根倒生,卓然成家,可无异议;陈永正《岭南书法史》则谓其书以帖学为根,用笔间有方折处,则略取碑法,方圆并用,极有佳致。
书如其人,黄节一生志行高洁,治学行事常常独来独往,这与他的书风是相通的。他认为书为心声,写字应当是人格的表现,写字与做人一样也要清廉刚正。这种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对于很多书家、学者来说,尤其重要,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黄节的书法传世较多,《广东传世书迹知见录》收录其书迹105件,其中以信札及自书诗文稿为多且精,作品大多集中于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等公库中,香港何曼庵先生曾印行有《何氏灵璧山房所藏蒹葭楼墨迹》。黄节传世书迹尤以行书为甚。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之《自书诗》卷堪称其行书代表。该卷结体疏淡,用笔劲健,不矫不媚,字字无懈笔,属典型的学者书。其他如致王秋媚信札(广东省博物馆藏)等,闲散自然,清爽雅致,更富个性。另有大量《行书诗》扇面(广东省博物馆藏),均优雅闲适,不让古人。
从黄节传世的百余件书作可以看出,黄节的书法风格,大多从唐代李北海、宋代米襄阳等处得法,再自参新意,因而妙趣天成,晚年更臻于化境。通过大量排比其不同时期的作品,可看出其淡逸的书法风格,他在广东近代书法史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
(三)大良罗氏家族
顺德自清初以来形成的书画世家在清末民初仍然得到了延续,在民国时期最著名者当推大良的罗氏家族。在罗氏家族中,成就较为突出者又推罗悖衍、罗悖策、罗悖曧、罗复堪等。
罗悖衍(1814-1874年)和罗悖策是兄弟,前者字星斋,又字兆蕃,号椒生,道光乙未(1835年)科进士,钦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翰林侍讲、太仆寺卿、吏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户部尚书、工部尚书兼武英殿总裁等职,工书法,书宗王羲之、虞世南、欧阳询诸家,著有《集义编》、《百法百戒》、《庸言》、《孔子集语》等;后者字少蒲,又字简生,咸丰辛酉(1861年)拔贡生,任职刑部,工书法,顺德博物馆均藏有他们的行书、楷书作品。
罗悖曧(1872-1924.年),字孝通,又字掞东,号瘿公,罗家勋子,以号行。以国子监生,应考经济特科,授邮传部司官。1911年后,历任民国总统府秘书、参议、顾问等职。擅长诗词、书法,与黄节、梁鼎芬、曾习经并称“岭南近代四家”,兼通京剧,善于度曲编剧。著有《鞠部丛谈》、《庚子国变记》、《德宗承统私纪》、《中日兵事本末》、《割台记》、《拳变馀闻》、《太平天国战纪》、《中俄伊犁交涉始末》等。曾从康有为学书,并师法米元章、黄山谷,得碑学之精髓。传世书迹多为行书和楷书。
罗复堪(1872-1955年)早年与堂兄罗瘿公从康有为受业,后肄业于京师译学馆。民国初年曾在财政部泉币司供职,据说铸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币“壹圆”二字即出其手笔。长期在北京艺专和北京大学文学院讲授书法。后为中央文史馆馆员。擅长章草,是广东近代史上与王秋湄并驾齐驱的章草名家。著有《三山移学诗浅说》、《书法论略》等。
(四)艺坛夫妇:蔡守、谈月色
近代美术史上在金石学、书法、绘画及美术活动中均有一定影响的夫妇,恐怕非顺德的蔡守和谈月色莫属。
蔡守(1879-1941年)是近代美术史上一位比较活跃的人物,但现在却几乎被人遗忘。他原名有守,亦名为殉,字成诚,号哲夫、寒琼,别署成城子、寒翁、尚多、寒道人、水窗词客、思琅、茶秋客等,广东顺德人,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学校,辛亥以后曾以国画任教广东师范及岭南大学,擅书画篆刻,著有《寒琼遗稿》、《印林闲话》等,与当时一些著名的学者、书画家、诗人均有往还,其中蔡元培、章太炎、于右任、黄宾虹、王福庵、苏曼殊、柳亚子、黄节、高天梅、姚光、邓尔疋、黄景堂等尤过从甚密。
谈月色(189l-1976年)亦为著名书画篆刻家,字古溶,又字溶溶,更名月色。晚号珠江老人。尤擅画梅花,曾师从黄宾虹,晚年寓居南京以终。书法方面工瘦金书体,尤擅治印,她以瘦金瘦书体熔人印章,为篆刻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
两人早年生活在广州时,曾对广州出土的金石文字如城砖、陶文、木刻、石刻等做过系统的研究与整理,至今大凡研究岭南金石者,都必须要借助他们的成果。他们夫妇两喜合作画,一般由谈月色画梅花,蔡守补笔或题字,可谓珠联璧合,成为近代艺坛佳花。其画作多散见于民间,广东省博物馆和南京市博物馆、顺德博物馆等藏其画作多件。
(五)传承“岭南画派”:何漆园、何磊和欧少俨
“岭南画派”是近代岭南地区重要的绘画流派,它与广东国画研究会分庭抗礼,共同繁荣了近代的广东美术。在这两个重要流派中,不乏顺德籍的书画家。其中属于“岭南画派”传人的有何漆园、何磊和欧少俨。
1.“天风七子”之一:何漆园
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之一高奇峰(1889-1933年)于1929年迁入广州二沙岛居住,颜其额日“天风楼”。在他的弟子中,最出名者有七人,他们分别是周一峰、张坤仪、叶少秉、何漆园、容漱石、黄少强、赵少昂,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天风七子”。
何漆园(1899-1970年)长期以来生活在香港,所以他的影响及其薪火之传递主要也是在香江一地,由于富有远见的长子何国弼先生曾于20世纪80年代将其大量作品从香港带返广州捐予书画收藏甚富的广东省博物馆,该馆多次举办有其作品参加的书画展览并于近年将其选人《岭南画派》画集中梓行,因而使其在大陆尤其在广州的影响日广。
何漆园名家访,字渭贤,尝研习梁育侬画,与人物画家吴镜明研究人像写实之法,后于弱冠之年师从高奇峰,深受高氏器重,曾为其师代授岭南大学课程。高奇峰于1933年逝世后,何漆园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曾执教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和佛山市立美术学校。1936年赴香港定居,供职于官立汉文中学及汉文师范学校,1939年转而执教于罗富国师范专科学校,1951年并任教于葛量洪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退休。从其一生可以看出,何漆园主要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据说其弟子逾万人,真正可谓桃李满天下,以至于每次举办专题展览或有何氏作品参加的展览,总是弟子盈门,以示不忘教泽。
何漆园晚年居香港万茂台,因名所居日万茂草堂,自号万茂老人,后迁半山,庭前老桂两株,香气逼人,因又自号桂香阁主。他于山水、花鸟、人物、走兽无所不精,犹以花鸟、山水见长。其山水,早期的部分作品如广东省博物馆所藏之《平湖秋月图》、《断桥残雪轴》等仍然受日本画影响较大,在意境的渲染、光与影的明暗对比、甚至在构图及其颜料的使用等诸方面都打下明显烙印;而成熟时期直到晚年的山水,则更多地回归传统,如1946年所作的《鼎湖风雨》横幅(广东省博物馆藏)以及作于1959年的《荒山残照》、《山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等,均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融人现代笔意,注重皴法、苔点与墨、色的有机统一,同时,也将现代绘画中常用之水彩、晕染等运用在画中。这是其山水画的主要特色。
花鸟方面,也大致可以分作两种风格的面貌,其一为受高奇峰影响较深的一路,如《海鹰图》(广东省博物馆藏),画面为一只雄鹰展翅翱翔在波涛汹涌的海面,所画雄鹰之着色、形态以及其用笔都和高氏有一脉相传之处;另一类为典型的传统画法,在设色、构图及用笔方面和当时的很多国画家并无明显的不同,如作于1947年的《丹林翠羽图》和作于1948年的《松鹰图》(广东省博物馆藏)都属这一类;而据称是何氏晚年绝笔之作的《翠白双孔雀》(1969年,何国畅先生藏)则完全没有岭南画派的风格,是一种典型的传统的回归。
走兽方面,作品不多见,所以只能从有限的《五猴图》(1950年,广东省博物馆藏)分析其大致风格。该作品从创作时间上,属何氏中晚年时期;从风格上讲,比较接近高氏同类作品风格,所相异者,乃用笔较为细腻,所画五猴工笔褐色,神态逼真,而衬景则以留白与晕染之旷野相结合。
此外,何漆园在书法上亦颇有造诣,马国权称其“书善行草,气度恢宏,妙于疏密,时挹章草笔意以增其趣”。
2.高剑父弟子何磊
何磊(1916-1978)原名何侣纪,1930年,从学高剑父习画,改名何磊。他擅画花鸟、虫鱼,尤精画虎。所画花鸟兼工带写,赋色明艳,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由于缺乏推广,他虽然于1949年以后也和高剑父的其他弟子一样供职于广州美术学院,但名声却不显。
3.欧少俨
欧少俨是顺德陈村人。他于1931年人岭南艺苑拜岭南派画家赵少昂为师。擅画花鸟。在《岭南艺苑画集》刊载了他画于1933年的《清声》、《芍药》等,均清劲可爱。顺德博物馆和广东省博物馆藏有他作的花鸟画。由于近年来他的作品时见于拍卖行和画廊,所以知道他的人日渐多起来。
(六)“国画研究会”的主要代表:温其球、张虹和梁伯誉
国画研究会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广州、香港地区极为活跃的一个画派。他以传统画学为典范,在画坛上掀起好古、摹古以及在古画中寻求新的生命力的创作风尚。在这一画家群中,顺德籍的温其球、张虹是其中之骨干成员之一,也是其中成就较为突出的画家之一。
温其球(1842-1941年),字幼菊,号菊叟,别署语石山人,顺德龙山人。他所画的山水既有石涛笔法,水墨淋漓的一路,也有学宋代青绿山水、工整秀逸的一路。他也兼擅花卉,其画善于在赋色和水粉的融合中达到一种清新自然的艺术效果。他特别主张学画要先工而后写意。这说明他比较注重国画的技巧,有时反而束缚了艺术中被视为生命的创造性思维。他同时也善篆刻。
张虹(1894-1965年),字谷雏,号申斋,顺德龙江人,长期寓居广州。擅画花鸟、山水等,著有《元画综》、《古玉考释》等,与黄宾虹等交善,黄宾虹有《答张谷雏论书画》。
梁伯誉(1903-1979),一名梁伯与,初名应熊,号龙溪居士,曾从李凤廷习仕女画,从李耀屏学山水。晚年寓居香港,开馆授徒,影响甚众。
(七)其他书画家:郑苌、胡藻斌、黄侃等
在20世纪前期,顺德籍书画家中还有不少可圈可点者。他们或者以一技而扬名,或者多艺兼擅,甚或默默无闻,但不管怎样,共同为近代广东甚至中国美术史的繁荣做出了贡献。其中除以上诸家外,郑苌、胡藻斌、黄侃等画家必须言及。
郑苌(?-1918年),字侣泉,亦作磊泉,号戆公、林溪逸叟。他与著名画家潘达微交善,曾协助创办《时事画报》、《平民日报》等,创作了不少讽刺漫画和诗歌,是广东早期漫画的创始人。著有《人鉴》一书,图文并茂,感世伤时,影响较大。
胡藻斌(1897-1942年),原名斌,字显声,别署静观楼主。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画家,诗、书、印、画几乎无一不能。绘画方面,工笔、意笔、西画等样样皆通。题材方面也是广涉山水、花鸟、走兽等,尤其擅画虎,能将虎的各种情态通过中西结合的技法表现得栩栩如生,因此曾于国际博览会上获得头奖。他的画在广东省博物馆、顺德博物馆皆有珍藏。
黄侃(1894-1976年),原名剑青,字鼎苹,顺德容奇人。先学陈洪绶传统国画,后习西画技法,并与崔咏秋、程竹韵、何剑士等人组织书画观摩会、尚美图画研究所等。所作国画,以花鸟、走兽为多,尤擅猿猴,多用没骨法,且注意透视和明暗的对比。所写花鸟,清新可爱,涉笔成趣,在恽南田没骨花卉基础上另开生面。
此外,书画家黎葛民、学者岑仲勉等也都在现代顺德的书法或绘画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因受体例和篇幅所限,此不赘述。
六、结语
纵观顺德各个时期的书画艺术,不难发现:明代以前是其重要的积累期;明代出现了书画的初兴;明末清初是其产生重要书画家的第一个高峰;清代中期,由于文风的鼎盛,顺德书画出现了第二个高峰,文人书画家或家族式的书画家群体应运而生;清代后期,由于苏六朋、苏仁山等著名书画家的出现,使顺德书画再次出现中兴;20世纪前半叶,出现遗老书画与学者、诗人及专业书画家群体的多元化格局…… 这种绵延不断的书画发展势头成为顺德书画艺术的主流。
从横向看,顺德书画历来与番禺、南海等地书画一起成为广东美术发展的主流。从数量上,其书画家雄据广东各地之首。几乎在广东书画史上的任一时期,都可见到顺德书画家的身影。
随着时代的变迁,顺德的经济、文化发展居于全国同类地区之首。其书画艺术在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中,相信仍然会延续数百年来的传统,成为岭南地区永远绽放的一朵绚丽的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