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时间:2022-01-25 15:50 访问量:5297 信息来源:
责任者:真实故事计划编
索书号:D669.5/48
标题很抓人,虽然在学术领域,人类学早已把短视频平台看作“线上田野”,但怎么跳过“文化共同体”“社会赋权”“身份认同”这些学术词语,调和大众视野里快手与人类学之间的反差,这本书做的很好。因为它给出的答案是“真实故事”。
书的四个章节分别讲“多样性”、“性别”、“部落”和“经济”,代表了快手最直观的特点和人类学关注的领域:多元化、性别力量、虚拟部落和影响力变现。每个章节由社会学家的文章作引领,接着几篇故事案例,让前面的理论扎根发芽。
为什么是快手?
读书之前我回想了一下,虽然我从没正经下载过快手(不能控制进度条让我心里刺挠),但短视频早已在我生活里开枝散叶——
是源源不断搬运来的土味视频,东北小青年演着情节编排浮夸至极的小段子,说着一连串的社会语录接上有辨识度的笑声;是种种人间百态的二创剪辑,辛勤工作一天后对瓶吹酒的民工和在田间地头起舞的农妇;还有至今仍然流传在B站的鬼畜作品,“东北往事”已然消散在赛博空间,只留下沈阳大街好果汁的传说……这一切种种组成了一个混沌的空间,“冬泳怪鸽”黄春生站在它的入口说:“如果它有被看见的权利,它也能收获遥远他乡的喜欢”。
快手的用户被贴着很多标签,中性的说法是将其称之为“下沉市场”,客气一点的描述是“土味”,再不客气些,“猎奇”“低俗”“落后”纷至沓来。给快手打上难以接近的标签,同时给自己不去接近提供了正当的理由。
读完书我下载快手看了看书中提到的账号。搜索那些直觉上粉丝数比较多的账号,被提及最多的“河北沧州开卡车的宝哥”,粉丝数有432.8w,“二哥评车说车”的粉丝数有419w,养狼的杨文静粉丝数有339.6w,记录冰川的“西藏冒险王”粉丝数为195.2w,“开卡车的云歌”粉丝数186.7w。其余账号的粉丝数大多集中在百万以下。这意味着在吸引了大多数眼球的头部账号之下,仍然有大部分普通创作者活跃在这个虚拟平台上。
但转过神一想,用标签和数据去打量一个账号,是互联网时代带给我的坏习惯。粉丝数、视频的类别、点赞数、评论量这些数据没办法量化镜头后那个生活着的人。短视频这一纯粹简单的表达形式让勇于表达的人进入赛博空间,在更大的环境中获得认同。正是因为这种“土”,才让快手和质朴的土地联系起来,这个更适合表达的窗口。
为什么需要人类学?
可想而知,对学术界而言,短视频平台是片沃土。网络民族志的发展至今也只有20余年,针对聊天板、线上论坛、博客、微博的研究每年产出都不少(我自己还在做和微博搭边的工作)。网络民族志的学术研究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蔚为大观,从MMORPG游戏里的工会到《星际迷航》的粉丝社群,从精酿啤酒的小众爱好者到偶像经济的受众,人类学关注和分析着网络空间上发生着的大大小小变化。
那么到了短视频时代呢?不需要对着英文字母键盘敲出文字,打开手机就能录制一段做自我表达的人,从城里扩展到了乡间。乡村研究、网络研究和影像研究在线上碰头,像是村东头和西头相闻但不相见的老汉在快手上点赞交流。
书中四个部分均以社会学者的文章开头,他们以专业学者的身份,以不同的视角和理论体系进入其中。或是注重女性的自我主体呈现,关注充满自豪感的女性表达、女性社群间的互相支持、被消费异化的女主播群体;或是关注麦克卢汉所讲的“部落化——去部落化——重新部落化”,快手直播村中,村民拖家带口在赛博空间安家、卡车司机孤独的路途中用直播的形式互相陪伴;或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观察快手中的情感劳动和文化生产间的关系,关注创造力的“变现”,观察这种线上空间的变现行为。
最有趣是开篇的朱教授,他注册账号发布视频,收获寥寥的点赞。像之前线下田野调查的人类学家那样,参与进快手的内容创作中来,放下理性思辨的工具,观察和理解快手内蕴的影像世界。“充满激情地走入普通人”
为什么需要真实?
如果仅仅有快手和人类学,那更适合学术圈,和“后现代”“多元化”“符号象征”“线上场域”“亚文化资本”等词语绑在一起,成为一篇篇高屋建瓴的文章,但不见得能这么有趣。一系列人物采访把两者连接在一起,一方面提供了理论建构不出来的真实,一方面提供了影像背后触及不到的故事。
书中提到了一些我有所耳闻的创作者和题材,手工耿、吴恩师已经走出快手,在b站甚至主流媒体上留下印记。赶海甚至已经是过气了的“财富密码”,各大平台都有赶海主播在岸边端详一个个孔眼,接受来自大海的馈赠。更多是不知道的,男钢管舞者和变装歌手们在没接触过关于男性气质这样那样的理论分析前,早已经受住了种种质疑并且继续走下去;船厂独当一面的女焊工,半夜高速路上行驶的女司机,也用自己的方式获得了来自男性群体的尊重;在横店做“横漂”的演员,拍出一个个自己做主演的短剧。
想起《主角与配角》里,陈佩斯梗着脖子说:“废话,谁不想演主角儿啊!。”
缺点不是没有,这种调和会让书的内容不够深刻。去探寻商业背后真实感的同时,也避开了资本这一庞然大物带来的影响。去观察中间阶层创作者的同时,也忽略了顶层创作者曾经带来的麻烦和过往。眼球经济催生下的猎奇低俗故事、擦边球直播和带货领域的种种乱象没有得到根治。即使是书中出现的人物,也可能存在文章没能触及的问题,也不能提供一个更加全景式的描述。也很难得到关于现代人类空虚生活的一种治病良方。短视频平台的顽疾仍在,和它美好的那部分相伴相生。
回到正题,三者能在一本书中融洽相处,背后的原理相通:直接看到视频时感受到的快乐、库兹奈特在《如何研究网络人群和社区》中提到网络民族志需要遵守的共鸣性、一篇篇人物采访体现出的真实感,让整本书变得丰满具体。“共鸣来源于陈述的情绪化沃土”。
书中“西藏冒险王”王相军说,“如果人们连冰川是什么都不知道,怎么知道全球变暖?他们只会认为这些跟他没有关系”。先看见,再理解。